明代萬曆五彩久負盛名,官窯燒製的主要是青花五彩瓷,也有一些單純的釉上五彩(由於主要是紅、綠、黃三色,以色釉爲地,因此也被一些人稱之爲萬曆三彩)。 胎質:質堅緻密。 釉色:釉面乳白瑩潤。 彩色色調:對比強烈。大紅大綠,濃豔凝重;常用釉下青花作局部圖案和勾勒輪廓,彩色常溢漫出線而使紋飾顯得模糊。 裝飾手法:主要爲鏤空和雕塑。器身較多采用開光圖案和鏤空工藝來突出主題。繪畫技法不夠老練,圖案不夠工整,人物比例失調,線條細而繁密。

萬曆五彩以大紅大綠,施彩繁縟爲基本風格,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萬曆五彩特點明顯,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鑑別。 (1)瓷土淘煉不精,因而略顯粗糙,胎體厚重,有歪斜和不圓現象,大器多爲砂底,修胎不規整,銜接痕明顯,盤碗底心下凹。 (2)釉面不如嘉、隆時期瑩潤,後期釉面稀薄而顯青白色。 (3)色彩大紅大綠,更以紅色爲重,對比強烈,多用青花作圖案的一部分。很多器物採用開光圖案和鏤空工藝。 (4)所繪圖案線條細膩,繁密過之而氣魄不足,青花勾線上所填的彩,常漫出雙勾線而命名紋飾顯得精率模糊,所畫人物上下比例失調。圖案只以熾烈取勝。器物多大件,但瓷土粘接不牢,胎體厚重;完整器少見,整器也常見粘接處的裂痕。中小型器物有盤、碗、盆、盒之類。

大明的覆滅始於萬曆,萬曆皇帝死後葬於十三陵之定陵,但他怎麼也不會想到在其死後近三百五十年後,被紅衛兵揪出來當做封建社會最大的地主階級總頭目,一把火給焚了,屍骨蕩然無存,從此後明神宗朱翊鈞一直陰魂不散。五彩至萬曆時達到巔峯,倍受世人矚目,算是一大品種。有專家統計世面上僅存5百多件,其實萬曆青花五彩繁榮昌盛,數量多,稀缺的是釉上五彩。行家認爲畫風古拙寫意,也有人認爲畫工醜陋連匠人都不如,匹夫所爲而已。有人認爲顏料獨具特色,也有人卻覺得色彩俗不可耐。

明代萬曆五彩瓷器真品與仿品的主要區別有: 1.器形:萬曆朝五彩瓷器器形多樣,除盤、碗多見,各式盒較多(圓盒、方盒、六方、八方等),頗有特色,造型上簡潔,敦厚。但由於當時燒造工藝的不成熟,造型上往往不太規整,有歪斜、微小的凹凸等瑕疵。總體上說萬曆五彩瓷產量不高,小件多,大件很少。仿品的器形多過於規整,造型呆板,無古拙之氣。常出現臆造品。 2.胎體:萬曆朝五彩瓷器胎質厚重,胎土淘洗不很精細,由於使用腳踩泥拉胚成型,胎中多有氣孔,燒製時不易炸裂。露胎看上去比較幹。大件器物多爲砂底,修胎不規整,銜接痕跡顯露。仿品的制胎工藝不同,使用胎土不同,淘制較細,多用煤氣窯燒成,胎土油性略重。 3.釉面:萬曆朝五彩瓷器釉質瑩潤,釉面微閃青,光澤柔和,有自然的使用痕跡和氧化皮層。仿品的釉面多發白,常使用人工方式除去火光(酸浸、機械摩擦、土埋等作舊方式),仿品的釉面上常有不自然的小黑點。 4.青花五彩:萬曆朝五彩瓷器使用天然進口回青料繪製青花,髮色藍中閃紫,濃豔、淡雅者皆有。五彩使用天然礦物顏料,紅、綠、赭、紫等,顏色沉着,純淨,長期使用有自然脫落。仿品:使用現代化學料,青花色浮,有時太過濃豔。彩料不同,色不純,無使用痕跡。 5.紋飾繪畫:萬曆朝五彩瓷器較多采用開光圖案,繪畫技法幼稚古樸,圖案不規整,線條雖細卻以繁密爲重。主題紋飾多爲龍鳳紋、花鳥、人物故事、嬰戲等。畫工豪放,筆法寫意,紋飾生動。仿品的紋飾繪畫因爲現代畫匠的繪畫,其技藝根本無法與古人的境界相比,畫工一般較呆板,人物造型刻畫得不準確,古意不足,仔細觀察多有敗筆之處。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萬曆五彩瓷器不在少數,其中大多是景德鎮的仿品,一般小作坊製作的比較粗糙,漏洞百出,比較容易辨別。還有一部分是近年來具有相當專業能力的窯場製作的高級仿品,很多行內的高手都難辨真假,殺傷力很大。很多收藏愛好者因此承受了不小的經濟損失,愛好收藏的信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因此我們在購買藏品前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也需要多聽聽行家的意見。還有一點就是不可貪圖便宜,以撿漏的心理來對待收藏,以公道的價格在大行家或者信譽好的大拍賣公司購得藏品是最爲穩妥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