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幾千年的傳承,留下來無數寶貴的遺產,隨着近年來“收藏熱”的興起,古董文物更是被賦予了高昂的經濟價值。對於喜歡的藏品,有人願意一擲千金購買,普通老百姓也紛紛拿出壓箱底的寶物請專家鑑寶。

收藏界假貨非常氾濫,就算是真品,也不一定適合個人收藏。這不,有位男子曾花高價購買了兩件宋代瓷器,找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幫自己鑑寶,期待着能得到認可。

男子藏牀底15年,馬未都聽後十分驚訝

很有信心的上臺後,男子拿出兩件瓷器,他介紹這是多年前在廣州出差的時候高價購買下來的,當時他覺得這就是地下挖出來的東西,肯定十分寶貴,便悉心保管,還藏在自己臥室的牀底下整整15年。

馬未都拿過瓷器仔細鑑賞一番,臉上露出十分驚訝的表情,對男子說道:“這瓶子你也敢放牀底下,膽子可真夠大的!”那麼這瓷器到底有什麼來歷,能讓馬未都說出這種話?觀衆們胃口也被吊了起來。

兩件瓶子的來歷

這兩件瓶子確實是宋代瓷器,是北宋初年非常重要的標準器,一個叫五管瓶,一個叫塔瓶,馬未都稱讚男子眼光不錯,一出手就買到真品。男子正得意,卻聽馬未都話鋒一轉,稱這兩件瓷器質量一般。

因爲是北宋初的龍泉瓷,瓶體的顏色不一,還存在明顯的串煙現象,開片不規則,不均勻,五管間距也不一樣,做工和後來的南宋龍泉差距很大。而這對瓶子可不是什麼觀賞器,是有名的陪葬冥器。

古代文人形容龍泉瓷“陳之案頭而悅目,置之鏡臺而媚容”,他們認爲不僅漂亮,還有“化戾之祥”的作用。最典型的五管瓶,浙江和福建地區曾出土過很多,是宋代流行使用的陪葬品,被稱爲魂瓶,或皈依瓶、龍虎瓶、遺食瓶等。

魂瓶的出現源自一個古老的傳說,伯夷、叔齊因忠於殷商,勸諫武王伐紂無效而誓死不食周粟,人們念其抱節之志,故在陪葬品中放入“五穀囊”,魂瓶隨葬的禮俗自此出現。

宋代時期,魂瓶陪葬習俗達到頂峯,人們製作了各種精美的冥器,有相當高的工藝水準,雖然在現代人看來是封建迷信,但正是因爲這種制度、習俗,使我們得以看到幾千年的燦爛文明。

魂瓶的含義

古人相信“事死如生”,魂瓶有兩種作用,第一是鎮墓,將各種惡鬼趕走,第二是“引魂”,就是爲墓主指引方向,使其可以順利昇天或投胎。一般墓主下葬後,兩個瓶子會一左一右放在頭部的兩側。

怪不得馬未都會說男子“膽子大”,這種陪葬品在過去要是不小心挖出來,一般會被認爲很“邪氣”,人們會自覺將其埋回去,男子卻放在牀底下15年。不過馬未都隨後又表示,前人埋就是讓後人挖的,迷信的東西自己不怕也沒什麼大不了。

一般造型越是精美的魂瓶,代表其主人生前的地位越高,像男子收藏的這對魂瓶就很一般,說明墓主人地位比較低,是北宋時期常見的管瓶,收藏價值自然也高不到哪去。馬未都最後給的估價是幾萬塊錢,還不一定好賣,因爲畢竟是冥器,民間藏家喜歡的不多。

總結

在整個歷史演變中,魂瓶的功用由物質層面逐步上升到精神高度,造型上也由低矮豐滿演化爲修頎秀美。多種藝術手法的運用又是宋人高超制瓷技藝的具現,呈現出別樣的藝術趣味。

別以爲魂瓶是冥器藝術價值就低,很多精美的魂瓶都是國寶級文物,但個人收藏確實有點膈應,所以導致其市場熱度不高,它們最好的歸宿是放在博物館,供所有人欣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