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東淄博的養殖戶趙愛玲,養貉多年,她說疫情發生後,臨淄區林業局和森林公安的執法人員經常來自己的養殖場進行檢查,現在,這裏已成爲“野生動物飼養繁育場所封控隔離區”,裏面飼養的“貉”,因爲疫情被隔離了。據瞭解,目前我國以供應食品、毛皮、藥用原料、科研試材爲目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有100多種,養殖戶50多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年產值約500億元。

(原標題:不能賣不能殺!"一丘之貉"被隔離 養殖戶:太難了!)

不能賣不能殺!“一丘之貉"被隔離 養殖戶:太難了! (來源:看看新聞)

“一丘之貉”這個成語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貉”究竟長啥樣,恐怕多數人沒見過。其實,這種熟悉又陌生的動物,早就已經被大規模人工養殖了,“禁野令”下,他們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屏幕快照2020-04-06上午11.45.15.png

山東淄博的養殖戶趙愛玲,養貉多年,她說疫情發生後,臨淄區林業局和森林公安的執法人員經常來自己的養殖場進行檢查,現在,這裏已成爲“野生動物飼養繁育場所封控隔離區”,裏面飼養的“貉”,因爲疫情被隔離了。

屏幕快照2020-04-06上午11.48.21.png

在大門上張貼的警示牌上看到:“嚴禁任何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運進或運出場所,嚴禁野生動物對外擴散和轉運販賣”。不過,這道禁令,也給養殖戶們帶來不少難題。

老趙說,現在飼養的貉還有200多隻,每天飼養成本的投入就是1500多元,賣也不能賣,殺也不能殺,如果再這樣下繼續下去,實在是喫不消了。而相關的基層政府部門,其實也在爲這些養殖戶着急。

屏幕快照2020-04-06上午11.45.24.png

據瞭解,目前我國以供應食品、毛皮、藥用原料、科研試材爲目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有100多種,養殖戶50多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年產值約500億元。現如今,野生動物飼養繁育被按下了全面暫停鍵,突如其來的變化讓養殖戶們心裏沒有了底。

老趙還稱,如果最終的政策是實行全面徹底的禁野令,她已經做好轉型的準備。

屏幕快照2020-04-06上午11.47.22.png

除了成本壓力和經濟損失,左右爲難的境地更讓養殖戶感到焦慮。野生動物繼續養殖下去還是徹底杜絕,也希望詳細的政策能儘快落地。

羅崇緯 本文來源:看看新聞 責任編輯:羅崇緯_NB120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