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司马迁的《史记》从上古时期写到了武帝时期,被冠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自《史记》之后,西汉史书再也没出一本令人称赞的作品。

到了东汉时期,史书的重担落在了班家人身上。

首先是班彪,他率先执笔写下了《史记》的《后传》,共计六十五篇,然而,还没等他写下完整的《汉书》时,便于52岁时死于任上。

于是,撰史的笔交给了他的大儿子,班固。

班固在整理了其父遗留下来的《后传》后,开始以此为基础编撰《汉书》,力图完成其父未成的事业。

然而,六十一岁的他,却在狱中含冤而死,而他《汉书》中的“八表”也未能完成。

于是,这一根笔传到了他妹妹班昭的手上。

大约是公元45年,班家的小女儿出生了。当时她的父亲,班彪正在潜心修史,而她的大哥班固在当时的已是小有名气的天才,她的二哥班超则常常拿着《公羊春秋》在一边阅读。

班昭9岁的时候,父亲班彪去世,而班昭便在哥哥班固的羽翼下不断成长。

班家优秀的基因使得班昭自小是非常聪明伶俐,再加上家庭环境的熏陶,俨然是一位小才女。

然而,这位出身如此优越的小才女最终也没有摆脱当时黑暗而残酷的社会现实。


幸运的是,曹世叔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所以两人在一块也是有共同语言的,因而过得也算是幸福的,然而不幸的是,曹世叔早早的去世,只留下班昭和其儿子曹成相依为命。

彼时的班固正在编撰《汉书》,而班昭在当时也充当了哥哥的助手,因而也不可避免的接触了大量有关《汉书》的资料。

公元92年,六十一岁的班固在狱中含冤去世,对于班昭来说,哥哥的去世令她痛苦万分

班固的突然离世,导致《汉书》最终没有完成。

于是,汉和帝下旨让班昭续写《汉书》。

就如同班固接下其父班彪的笔一样,班昭也接下了哥哥班固手中的笔。

面对着庞杂的历史资料,面对着一堆散乱的历史文稿,班昭没有退缩,最终在其努力下完成了《汉书》的“八表”。

甚至来说,当地方贡献珍贵物品时,汉和帝还让班昭作赋以此来助兴。

在班昭的《大雀赋》中,班昭不仅仅写了雀,更是歌颂了东汉王朝的强盛。


彼时,在西域经营了三十余年的班超终于回国,此次之所以能够成功回国,这其中,也有班昭的原因。

在奏疏中,班昭先是说明了其兄班超对国家君王的赤胆忠心,再写兄妹之间的血缘亲情,然后又对班超继续留在西域而随时会发生的其他事进行了分析。最终,汉和帝在看到这份奏疏后答应了班超回国。

然而,回国后没几天的班超便因病离世。


公元105年,汉和帝去世,一场皇位之争就此开始。而班昭要做的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来保全班氏家族。

幸运的是,在这次“战争”中,获胜者是昔日的皇后,彼时的邓太后。

前文中,我们也说过,班昭曾在皇宫中讲学而皇后与班昭便是亦师亦友亦闺蜜的关系,因而,当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班昭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邓太后的心腹。

班昭的前半生不可谓不精彩。

然而,最终让班昭留名于后世的却不是这些事迹,而是一本书——《女诫》。

班昭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女教师,那么,这本《女诫》其实就是一本专门教育女性的教科书。

西汉时,在刘向的《列女传》中,作者用男权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儒家的道德规范来为彼时的女性树立一个学习的方向。

刘向在《列女传》将女性事迹分为七类,“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诵、孳嬖”而班昭则从卑弱 、夫妇 、敬顺 、妇行 、专心 、曲从和叔妹为名七个方面讲述女性应遵循的封建伦理 。

详细的内容分析笔者在这里就不写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主动去了解了解。

总的来说,班昭的《女诫》禁锢了女想的思想和自由,这是班昭个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公元117年,班昭逝世,皇太后素服,礼遇之高,世所罕见。

功过是非,任人评说,但班昭却不失为一个汉朝奇女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