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至於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救助措施能否起到預期作用,作爲一家中型外貿企業,胡海波說,目前唯一能享受到的優惠政策僅有員工社保減免,而社保只佔員工成本三成,“三十多名員工的工資是大頭,要企業自己扛。胡海波說,作爲傳統的服裝箱包出口企業,公司已快速轉向出口口罩等防疫用品進行自救,但目前“出口額仍是零敲碎打,聊勝於無”。

自從3月中旬疫情在歐美國家蔓延以來,實體商店關門潮也殃及來自中國的生產商和供貨商。中國外貿前三強省份廣東、江蘇以及浙江都曝出中小企業出現倒閉、裁員等危機。

“目前我們出口的只有口罩、防護服,其他海外訂單全都沒了,”安徽省一家外貿企業總經理胡海波在電話中難掩無奈:“國內產能上來了,國外消費卻沒有了。”

歐美需求萎縮衝擊世界工廠 中企籲政府“真金白銀”助渡難關

中國青島一服裝企業的工人在趕製來自日本優衣庫的批量訂單。(新華社)

自從3月中旬冠病疫情在歐美國家肆虐蔓延以來,實體商店的關門潮也殃及來自中國的生產商和供貨商。在歐美市場耕耘了20多年服裝和箱包生意的胡海波,沒想到他組織了生產,正準備按訂單發貨時,接連收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客戶要求暫停發貨甚至取消訂單的電郵。

“服裝、箱包好不容易生產出來,卻沒法發貨。”他聲音嘶啞地訴說從找訂單、開工難,再到無訂單的辛苦與無奈:“客戶賣不出貨,就不會有新訂單,不知道那邊疫情何時能過去。”

今年1月底以來冠病疫情暴發後,中國經濟幾近停擺,住宿餐飲、文化旅遊等衆多行業的中小企業,遭遇史無前例的衝擊。3月中旬,中國疫情得到控制,愈發嚴峻的海外疫情又讓剛剛喘過氣的外貿企業再陷困境。

胡海波說,作爲傳統的服裝箱包出口企業,公司已快速轉向出口口罩等防疫用品進行自救,但目前“出口額仍是零敲碎打,聊勝於無”。事實上,自3月以來,中國外貿前三強省份廣東、江蘇以及浙江都曝出中小企業出現倒閉、裁員等生存危機。

最新失業數據尚未公開披露,但從今年前兩個月統計數據來看,城鎮調查失業率達到6.2%,爲近五年來最高,新增就業人數累計同比下降37.9%。雖然現在復工復產持續推進,考慮到外貿帶動的龐大就業人口,三四月份的失業率仍難以樂觀。

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今年2月初曾對995家中小企業調研後警示,六成多企業靠賬上現金餘額只能存活兩個月,八成以上企業最多維持三個月,只有不到一成的企業能堅持半年以上。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態勢,中國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先後出臺包括暫緩稅收,減免社保、稅費、房租,以及財政貼息免息貸款等措施來救助中小企業。3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推出紓困中小企業融資難等一攬子救助措施。

歐美需求萎縮衝擊世界工廠 中企籲政府“真金白銀”助渡難關

上海一家制造業公司員工在空無一人的會議室裏進行遠程會議。(彭博社)

作爲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以及大企業不可或缺的產業配套鏈條,決策層要通過救助中小企業來保住全國就業與產業鏈。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小川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能輕易讓他們停工。他說,中國較早走出疫情,要抓住全球產業鏈重組的機會,搶佔先機,做好準備,疫情後才能分得較大蛋糕。

紓困政策能起多大作用?

至於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救助措施能否起到預期作用,作爲一家中型外貿企業,胡海波說,目前唯一能享受到的優惠政策僅有員工社保減免,而社保只佔員工成本三成,“三十多名員工的工資是大頭,要企業自己扛;減稅降費,如果沒有訂單,沒有營業額等於沒任何意義;銀行貸款雖可延期,利息仍分文不少。”

儘管入不敷出,但外貿企業屬輕資產運作,運營成本相對較少,公司還能繼續“喫老本,再挺兩三個月”,而與其合作的六家中小工廠,胡海波預計,如果5月份仍沒有新訂單或得不到有效救助,“很快就會大批裁員,甚至垮掉”。

羅莎(化名)是北京一家服裝設計與製作的小微企業業主,她直言,兩天前被迫辭退六名員工,只留下兩名。

她無奈解釋:“2月開始就沒有任何收入,每月還要交七八萬元(人民幣,約1萬5000新元)的辦公室租金,我也知道員工要還房貸、要養家,可是靠我自己實在撐不下去啊。”

現金流和員工工資是幾乎所有受訪企業面臨的最大壓力。不少企業表示,單靠目前的優惠措施,穩住員工就業崗位實在有心無力。從企業角度說,減稅降幅的扶持措施還不夠,參考世界上一些同樣遭遇重創國家直接派錢的做法,中小企業者一致呼籲,中國政府應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銀,幫助業界應對這場前所未見的災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