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8年11月24日,在河北東路的德州失守,兵馬都監趙叔皎死了,佔據德州的是金軍又再接再厲,馬上南下進攻位於京東東路的淄州。意圖以此城爲根據地,向西南進攻濟南府,讓大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遇到了宋金大戰以來的最大搞錯事件淄州軍民夾道歡迎。這是怎麼回事呢?還要從流寇李成進攻淄州說起。

李城字伯友,是河北西路雄州歸信人,以勇悍出名,曾經加入過宋軍,任命爲弓手,據傳能拘弓300斤。大金南侵天下大亂,李成招徠大量部下,以陶子思爲智囊,在京西北路一帶活動,攻城奪地,燒殺搶掠,什麼都幹。橫行霸道的他,引起了南宋的朝廷關注,趙構就派檢校少保、提舉御營使司一行事務、行在都巡檢使劉光世帶兵鎮壓。他是南宋的中興四將之一,與大金作戰,卻沒有幾次戰績,還有一個長腳將軍的貶義綽號,與岳飛齊名,實在是想不通。

他帶着王德爲先鋒,在上蔡驛口橋打敗李成的手下,初戰勝了,他開始忘乎所以,以爲遇到了軟柿子,卻穿白色的儒服指揮士兵,卻沒到敗兵的李成把他包圍了,此時還是王德主動帶兵,帶人殺出了一條路,他才能脫險。他下令抓到李成的人,將會加官進爵,老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宋軍的士兵便開始爭搶,連連戰勝,還抓住了李成的智囊陶子思,李成帶着剩下的人跑了。他因功被皇上加封爲檢校少傅。李成逃到了京東西路和京東東路一帶,因缺少糧食,就領着人進攻淄州,但是遇到了權知州事迪功郎李某的抵抗。

李某帶着全城的軍民死守時,也派人前去滄州求救,滄州知州劉錫也是一名抗金的將領,也是南宋抗金名將劉錡的哥哥,一直堅守滄州到公元1129年,當時皇上已經跑到了杭州,滄州失守後,劉錫突圍出去,前往陝西,後來還參加了有名的富平之戰。他接到求救,馬上派人南下去增援。

在此時,佔領德州的大金也要開始南下,大金離淄州很近,又以騎兵爲主,行軍速度非常快,搶在了滄州宋軍之前,搞錯事件就在此埋下。再來說李成,拿不下淄州,就帶人轉攻濟南府,卻遇到劉豫的抵抗,他也派人向滄州求救,李成攻打了幾天,就撤走了,後來,李成利用宋金打仗的機會,攻佔了江、淮十座州縣,佔據一方,被宋軍打敗後,投奔了僞齊,而僞齊皇上正是降金的劉豫,這都是以後的事。

淄州軍民最開始以爲他是假裝撤走了,不以爲然,還是堅持守城,後來派人出城打聽,才得知他去了濟南府,是真的走了,衆人才放下了心。很快,北方塵煙大起,淄州軍民以爲是滄州救兵來了,李某就帶着全城軍民一起大開城門歡迎友軍的到來。當友軍快到城下時,李某與軍民才發現他們的旗子與服裝不對啊,不是他們的友軍而是大金人。這下淄州軍民一下傻了,他們沒有做任何的準備,而此時的大門大開,大金人鐵騎一路直衝,就可以破城,淄州就成了羔羊沒有防禦能力,沒辦法的情況下,李某隻能帶着全城的人向大金投靠。

到達了淄州的,正是從德州南下的大金人,他們最開始也傻了,自從南侵以來,雖說遇到了大宋官員開城投靠,但是這麼歡迎的卻還是頭一回!反應過來的大金人非常高興,高興的接受了投靠,作爲對淄州的鼓勵,只是令其改旗易幟,大金兵馬不入城,而是改道西攻,攻打濟南府。不久後,滄州的宋兵趕到的時候,看到淄州已經插上大金的旗幟,就收兵回去了。

淄州這個搞錯事件,讓大金人不用費力就得到一座城,後來,當大金佔據中原後,在大宋故地皆是戍女真、契丹軍,只有淄州沒有駐軍,還有一個就是濟南府也沒有。遇到了這樣的事情,輕鬆佔據淄州的大金偏師相比,完顏宗翰與完顏宗輔帶兵的中路軍、東路軍可不是那麼好運了,他們 在東平府遭到京東西路安撫制置使權邦顏的全力抵抗,一場悲慘的護城保衛開始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