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人,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已知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人波希多尼,罗马人塔西佗说凯尔特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罗马独裁官尤里乌斯·凯撒也在《高卢战记》中提到日耳曼人。现今瑞典南部境内、挪威西部境内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认为是日耳曼人的故乡,后部分向欧洲南部迁徙,于罗马帝国时期南迁至德国北部并分裂为多个部落,并赶走了居住在阿尔卑斯山北部广大平原上的凯尔特人,并在罗马帝国衰亡后在其废墟上建立了多个国家,并在发展途中大力吸收继承并发扬了来源自古代希腊与罗马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经验,以及在罗马合法并经过改造过后的基督教(来源自犹太),并在13世纪前迅速崛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376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安格拉·默克尔被中国网友称为“默大妈”,她的父亲叫霍斯特·卡斯纳,是一位新教牧师,母亲则从事教育工作,教授拉丁文和英语。默克尔一岁时,他们一家移居迁往勃兰登堡的坦布林,默克尔的少年时光是在那里渡过的。威严的父亲自默克尔很小的时候起就向她灌输了一种观念:必须永远比同龄人更出色。后来,这个信条便成了默克尔毕生的座右铭。前东德的生活背景对默克尔产生了巨大影响,她作为牧师的女儿,并在每间屋子都可能存在东德警察告密者的社会里度过生命的前36年,养成了很好的掩饰或控制情绪的能力。除了德语外,默克尔会说俄语与英语,当人家评论她身为东德人的背景时,她说:“真的有话可说的人,是连化妆(掩饰)都不需要的。”

默克尔赠送给中国的地图,这是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根据这幅图中国版图之疆域总面积超过1350万平方公里。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了。这一重要事件改变了默克尔的人生,她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参加了东德的“民主崛起”组织,而后又进入了东德时期的最后一届政府,成为德·梅齐埃总理的副发言人。1990年,默克尔所在的“民主崛起”与基民盟在东德地区的组织合并,默克尔随之成为基民盟党员。1990年底,在两德统一后的第一次大选中,默克尔成功地获得了斯特拉尔松·吕根·格里门选区的直选席位,成为联邦议员。不久,又被赫尔穆特·科尔纳入内阁,在德国政坛中崭露头角。

初入仕途的默克尔给人的印象是矜持和不苟言笑,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拘谨和腼腆。然而在科尔的关照下,默克尔很快地成长起来,在基民盟内平步青云。因此,有人把她称为“科尔的小女孩”。1991年至1998年任基民盟副主席,1991年至1994年任联邦妇女和青年部部长,1994年至1998年任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反应堆安全部部长。 1998年,联盟党在大选中失利后,朔伊布勒接替科尔成为了基民盟主席,默克尔被任命为该党的总书记。1999年底,基民盟在科尔时期收受政党捐款的“黑金案”被揭露,全德震惊。不久之后,基民盟党主席朔伊布勒因为脱不开干系而宣布不再竞选党主席一职。于是在2000年4月的埃森党代会上,默克尔当选为基民盟主席,终于登上了基民盟的权力顶峰。

默克尔接过基民盟大印之初,许多人对她并不看好。认为她不过是一个靠他人提携而走上权力巅峰的“政治花瓶”,或者是一个临时收拾“烂摊子”的过渡人物。特别是党内那些野心勃勃的新生代政治家,私下里都在打着取而代之的如意算盘。然而,默克尔却变得越来越老练,牢牢抓住了党主席的权柄。在基民盟收受非法献金的问题上,默克尔能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她既能带头与科尔划清界线,又能在日后成功地化解与恩师的矛盾。在不长的政治生涯中,她懂得了如何屈伸,如何在危难中咬紧牙关,排除异己。基民盟原是西德地区的保守党,该党历来都是“男人的天下”。但如今,基民盟被掌控在一个来自东德的女人手里,着实出呼意料。

安格拉·默克尔以她简约、坚定和实干的作风逐渐赢得了党内的多数支持。她提出的口号:“我愿为德国效力”显得真诚而响亮,博得了许多人的好感。尽管在激烈的选战期间,默克尔和联盟党犯了一些失误,使该党在大选的最后关头失去了不少选票,遇到了巨大的压力,但默克尔毕竟站稳了脚跟,最终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社民党。

1998年,科尔领导的右翼政府在选举中失利,社民党相隔十六年再次执政。金融丑闻危及基民盟很多领导的形象,首当其冲的是科尔本人,然后是主席沃尔夫冈·朔伊布勒。2000年,曾任基民盟秘书长的默克尔宣布参选基民盟领导人,并公开声明与科尔等人划清界限,默克尔最终接替朔伊布勒成为基民盟第一位女性领导人。2002年,默克尔不顾全国反对,公开赞成伊拉克战争,声称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导致她领导的基民党在联邦选举中惨败。施罗德其后把选举胜利归功于他强烈反对美国霸权和军事冒险的强硬态度。

2005年5月30日,她正式代表基民盟/基社盟,在9月18日举行的联邦选举中与总理施罗德角逐下任总理。10月10日,大选中几乎打成平手的基民盟与社民党在近两个月的联合组阁谈判中取得共识,确认由默克尔出任联邦总理,内阁人事由社民党主导,组成四十年首个"左右大联盟"。2005年11月22日,她正式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性联邦总理,也是一千年前神圣罗马帝国的狄奥凡诺女皇(956-991年)之后,第一位领导日耳曼的女性。她也是两德统一后首位出身前东德地区的联邦总理。

2013年9月22日,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上午8时正式拉开帷幕,德国政府向6200万选民发出了选举通知,73%的选民参加了投票,基民盟联合姊妹党基社盟此次得票结果远远超过其它政党,41.5%的得票率为20多年来的最高得票率,默克尔成功连任总理。在顺利赢得大选3个月后,德国社会民主党12月15日同意与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党及其巴伐利亚姐妹党基督教社会党组成“大联合政府”。德国联邦议院12月17日选举默克尔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开启第三任期,并将在稍晚时候宣誓就职。

2016年11月20日晚,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正式宣布将参加2017年9月举行的德国大选,寻求连任总理。现年62岁的默克尔从2005年11月起担任德国总理。如能在2017年大选中获胜,默克尔将开始她的第四个总理任期。2016年12月6日,基民盟举行了换届改选。在领导了基民盟16年后,默克尔当天以89.5%的支持率连续第9次当选党主席。这是她的第二差成绩,两年前,她的支持率为96.7%。这次党代会视为默克尔参与次年德国大选的第一道关和一次大考。2017年2月25日,默克尔在基民党分支于麦克伦堡-西帕默瑞尼亚邦召开的大会中,赢得95%党代表的支持。她在该选区拥有政治基本盘。基民党已正式提名默克尔征战2017年9月国会大选。2017年9月24日,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在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中获得最多选票,领先其他各党。如组阁顺利,已担任总理12年的默克尔将继续领导德国4年。2018年2月7日,在德国联邦议会大选结束后悬宕四个月的组阁僵局终获突破。由德国总理默克尔所领导的基民盟(CDU)、基民盟在巴伐利亚州的联盟党基社盟(CSU)和社民党(SPD)三党间的组阁谈判,终于达成共识。

2018年3月1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第四次被确定为联邦德国总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