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隶属于陕西省,具体来说,位于陕西省的南部,总计下辖了9个县。汉中在古代历史上,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汉中地区位于秦岭之南,从气候、口音、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更接近于四川省。因此,吃米饭、说四川话的陕西人,一直伴随着汉中。那么,在元朝统治时期,为何从四川省划入陕西省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复杂的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汉中地区的重要性。汉中地区位于秦岭之南,正好连接了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汉中地区便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汉中地区原本隶属于蜀国,秦国崛起之后,开始南下大举进攻蜀国,并且成功消灭了蜀国。在秦国灭蜀的过程中,占领汉中地区成为了关键。一转眼到了楚汉争霸之前,当时,刘邦被封为汉王,但封地主要在四川。谋士张良强烈建议,必须控制汉中地区,否则刘邦将会被困死在四川地区。对于盘踞四川地区的政权来说,必须控制汉中地区,这样一来,便能够进可攻退可守。
一旦丧失了汉中地区,北方政权既能够南下进攻四川,也能够扼守整个关中地区的安全。后来,刘邦大举北上占领关中地区,汉中成为了成败的关键。在东汉统治的末期,刘备控制了四川地区以后,不惜主动发动战争,也要从曹操的手里夺取汉中地区。因为一旦汉中失守,四川地区政权的处境就会岌岌可危。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经常出现的情况,那就是四川地区的武装割据。

在古代历史上,一旦中原王朝的统治崩溃,四川地区就会出现武装割据的情况。这一情况,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了近代的军阀混战。因此,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在汉朝统治时期,由于郡县制度逐步完善,州县的数量越来越多,朝廷对各地区的管理,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加强管理,汉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
当时,汉中地区隶属于益州管理。在古代历史上,我国划分区划的时候,一般都会尊重自然结构。例如汉中地区的地质结构与四川地区紧密相连,因此被划入了益州。南阳地区的地质结构,与襄阳地区连城了一片。因此,南阳地区被划入了荆州,而不是豫州。这种依靠地质结构划分行政地区的模式,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一旦朝廷的统治崩溃,依靠复杂的地质结构,很容易滋生割据政权。在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地区先后出现了前蜀、后蜀等割据政权,这些割据政权都控制了汉中地区,从而与中原王朝进行对抗。进入宋朝统治时期,鉴于四川地区的复杂性,朝廷把四川地区拆分为好几个部分。

北宋统治时期,朝廷把四川地区拆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俗称为川峡四路。其中,汉中地区隶属于利州路。宋朝的行政区划对后来的行省制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很多省份的名称都是从宋朝不断演变而来的。例如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江南西路等等,后来形成了广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省份。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原来的行政区划制度,已经无法管理如此庞大的疆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推出了行中书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其中就包括了四川省和陕西省。其实,关于陕西省和四川省的行政区划,元朝高层也存在争议。元朝的行政区划并不稳定,起初,陕西和四川合并在一起,建立了陕西四川行省。后来,由于管理难度太大,元朝又建立了四川省和陕西省。两省建立之初,汉中地区仍隶属于四川省。不过,元朝的反应很快,发现了汉中地区的重要作用,因此,把汉中地区从四川行省,划入了陕西行省。从这个时候开始,汉中地区便一直隶属于陕西省。

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行省制度并不完善,留下了很多潜在隐患。明朝建立以后,元朝势力败退北方草原。明朝进一步完善了行省制度,请注意,我国很多省份的行政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确立的。17世纪中期,清朝入关以后,进一步改革了行省制度。截止这个时候,陕西省的行政区划已经全面形成。我们看一下陕西省的行政区划,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部分。在外省人看来,陕西省的三个地区如同三个省份,因为三个地区在各方面的差异很大。
例如口音,陕北和关中地区的口音非常有特点,外省人一听就知道是陕西人。但陕南地区,则有点接近四川话。在饮食方面,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以面食为主,关中美食就是以面食为主的。在陕南地区,则是以米饭为主的。在陕南地区,汉中地区的情况尤为明显。因此,很多人对汉中地区出现了误解,认为汉中地区说四川话、吃米饭。其实,陕南地区属于各种文化的交汇地带,能够看到关中文化、巴蜀文化和楚文化。

最后,我们聊聊陕西省与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在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四川与陕西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成都、重庆等城市的飞速崛起,与陕西省会西安之间,完全可以相互联合与补充。其中,我国中部、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建立自己的城市群非常重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个目标又非常困难。关于我国行政区划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