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常见到这样的领导者,很有“领导脾气”,只要看到不顺他的事,就会把下属臭骂一通,然而下属不但没有对他表示反感,也不认为他管得太严,反而觉得有几分亲切感。在工作中,领导者都不希望看到下属中有任何悲伤的情绪。

没有恩威并施是领导者为什么累的第九个原因。

常听到有些领导者说:“我对下属那么好,可是到最后他们都背弃了我,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真是太不重情义了!”

也常见到这样的领导者,很有“领导脾气”,只要看到不顺他的事,就会把下属臭骂一通,然而下属不但没有对他表示反感,也不认为他管得太严,反而觉得有几分亲切感。这就是领导者与领导者的不同。

如果你的下属犯了错,你是该安慰他还是该骂他呢?有时安慰比骂更有效果,有时骂比安慰更立竿见影。但是,该安慰的时候你却骂,该骂的时候你却安慰,会把本来没有那么糟的事情搞得更糟。是恩是威,全靠领导者的悟性来把握了。

领导下属,要懂得恩威并施

领导者要想让下属服从管理并接受你的管理措施,就必须要有威信。领导者的威信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权利所赋予的;二是凭自身能力和品质争取的。威信是一个合格领导者的基础,没有威信的领导者是很难行使权利的。那如何获得威信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下属,要懂得恩威并施。

每个人都有很强烈的被承认、被肯定的欲望需求,所以领导者的适当施恩容易让下属感到受重视,受尊重,从而与你建立起主雇之间的感情;但是,领导对待下属只靠诚信、公平,在很多时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动点脑筋、换些方法,适当地发发威,才能使下属服服帖帖,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劳。下面这个案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经典案例

我的一个学员是一家机器制造企业的老板,他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在他的生产制造部门,有位技师跟生产组的组长发生了冲突。技师大学毕业,到公司才两年多;那位组长高中毕业,但在工厂从学徒做起,已工作 11 年了。双方冲突的起因源于机器的改良设计。

技师认为应该在成品上再加一个自动控制钮,组长则认为多此一举。前者是从机械的结构着眼,也可称之为理论的应用;后者是从实际操作着眼,可谓是经验的积累。他们都是想把机器改良得更加完美、实用,其出发点都是为公司好。两个人之所以吵起来,表面上看是观念不一致,实际上则是彼此互不服气。

组长认为:“老子在厂里干了十几年,整日与这些机器为伍,连哪里有个小螺丝钉都记得清清楚楚。你个毛头小子,只不过多念了几年书,就地位比我高了,其实你什么都不懂!”技师的想法正好跟他相反:“机器结构的原理,我比你清楚得多,你想用土办法来改造机器,那真是差太远了!”

这种彼此不服气的心理,当然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从那位技师一进入工厂,这种想法不协调的现象就开始产生了,这次的事件只是个导火线而已。

冲突发生之后,老板在处理上颇感为难。因为就事论事谁都没有错,但实际上又不能不管不顾,否则,让这种不满的心理状态继续发展下去,后果太可怕了。可是,如何管呢?如果把技师数落一顿,不但技师会认为老板不重视新技术、新构想,而且会增长其他老技工的气焰。如果把老技工出身的组长骂一顿,一定会引起老技工们的不满,认为老板不重视他们,说不定一气之下,拍拍屁股走人了。

最后,他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把两者的权责划分清楚,另外设立一个研发部,由那位技师负责,他还挑选了几位年轻、好学的技工跟他一起研究,专门从事改进产品的工作。那位组长则专门负责生产,两个人互不干涉,就不会发生直接冲突。

此外,这位老板还用了点小手段,消除了双方心中的“怨气”。他把那位技师叫到办公室里,用诚恳的语气跟他深谈了一番。自然不外乎是将来公司的发展全看他了,希望他能争一口气,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照理说,工作责任加重了,自然在待遇方面也应该提高一点才合理。但这位老板心里明白,如果调了他的职务再加他的薪水,无异于告诉老同仁,他对这位技师更加重视了,所以他告诉那位技师:“你现在独当一面,责任加重了,我应该给你加一点薪水,但我相信你也了解我的苦衷,现在还不能给你加。好在你还年轻,又有自己的理想,不会计较这些。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我决不会让你吃亏。”

接着,他又把那个组长叫到办公室,一见面他就用带着几分亲切的语气训起来:“你简直是在胡闹,身为生产组主管,竟当着那么多人跟人家年轻人吵起来,成什么体统?你资历比人家深,即使有什么不满,也该忍下来,事后可以跟我说。你这样公开跟人家吵闹,叫人家如何下得了台?”

“你已经跟我工作十几年,你的能力我当然信得过。”这位老板用对待自己人的语气说,“但你要知道,我们要开发新产品,扩大业务,光凭你我两个人是不够的,必须要吸收新的人才。如果我用一个新人,你们就跟人家吵一架,谁还敢到我们这里来?经验固然重要,理论也不是一文不值,你到人家那些大公司去看看,负责开发、设计工作的,都是些学有专长的人。以后你的气量一定要放大一些,免得人家说我这个老板只把几个老人当宝贝,帮着你们欺侮新来的。”

那位组长本来一开始还有满肚子的话要说,被老板训了一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老板对他这样好,把他当成自己人看待,他除了惭愧还能说什么呢?

“现在我把你们的工作分开,”老板最后说,“你负责生产,他负责新产品开发,不过,你要弄清楚,你们的工作性质虽然不同,但并不是互不相干。他在工作中需要你的支援,你一定要全力去协助,不管有什么委屈,可以跟我说,决不能再跟人家吵架了,否则,我可是不答应的。”

最终,冲突得到了圆满解决。两人带领各自的团队为这位老板创造了不少价值,企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不知读者读过这个案例之后,有何感想?试想,如果那位老板用对待组长的态度来对待技师,估计技师一气之下,马上辞职不干了。同样地,用对待技师的态度对待那位组长,他不但不会认为你对他客气、尊重,反而会认为你不重视那么多年的交情。

可见,上面这个案例中的老板就很懂得“恩威并施”。技师和组长犯的是同一错误,但由于对象不同,他处理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而且两个人都认为他处理得很得当,对他产生了更大的向心力。

看到这里,各位读者是否明白,领导“恩威并施”也要因人而异。它牵涉到被管理者的个性、观念和做事的理想,同样的方法、同样的事情,决不能用在所有人身上,而是必须根据平时你对他们的了解,以及你们之间的关系,灵活地加以运用。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一条一条分析介绍具体的行动。

(1)预示

给下属一些恩惠很容易理解,但“威”却不是随随便便发的。如果下属不服从工作,可以用预示的方式来引起他们的警惕。下达命令或指示下属行动时,预先告知如果不遵从指示时,将行使一定的惩罚,让下属遵从指示行动。

大部分人都会因为害怕被处罚、不想被处罚而遵从指示。处罚一般分有明示的处罚和暗示的处罚两种,但是因为处罚的行使必然会遭致反感,所以,领导者应尽可能注意,以暗示的处罚方式来驱使下属行动。

(2)面子

人有被承认、被肯定的欲望需求。所以,被人拒绝、责难、忽视,就会变成很没有面子和伤自尊的事情。因此,领导可以适当运用警告的语气告知下属“如果做这样的事,会被大家笑话 !”或“如果不做好这件事的话,谁都不会再信任你”。通过这类的语言,可以使下属认识到不这样做的后果。

(3)恰当

在评价下属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分寸,恰当行事,具体可以分三步走:先肯定下属的工作成绩,然后再具体地指出他工作中的不足,最后提出你对他的期望。这样将批评夹在好评之中,巧妙中不失委婉,让被批评者心中有数又不至于大跌面子。

同样,对于下属的期望一定要表现得非常诚恳。比如,“小刘,你是个很有上进心的青年,我希望你下次做得更好。”“小李,我发现你的工作每次都有进步,我真高兴,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要小看这几句评价的话,它能让你的下属在接受你的批评后备感温暖,且工作更有激情。

(4)诚实

诚实是表扬的关键。不管是父母对孩子,还是领导对下属,所夸奖之事必须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子虚乌有、随意捏造的夸奖迟早都会被识破,同时还会让你的下属心中纳闷:“我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却对我大加表扬,这是什么意思?讽刺我吗?”这种表扬其实比批评还糟糕。

(5)精确

当你评价某位下属的工作时,最好清楚地描述问题,尽量力求精确,泛泛而谈是不能起到好效果的。一来你的下属不能具体明白自己的工作到底是好还是坏,二来泛泛的评价也许根本就不能说服你的下属,反而让人觉得你是在给他“小鞋”穿。与其说“小王,你的这份报告做得太马虎了,我实在不能接受”,不如说:“小王,你的报告中的数据不够准确,市场分析也不够精确,与当前真实的市场情况尚有一定差距……”这样,你的下属必定会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6)同理心

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谁的情绪不好都会影响其他的人。在工作中,领导者都不希望看到下属中有任何悲伤的情绪。但是,悲伤的感情会引起同情的共鸣,动摇对方的心,因此,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作为领导一定要表示慰问和理解,勉励其忘掉悲伤,继续努力。

同理,发怒也是一种比较负面的情感。虽然一直生气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但是有时大喝一声或突然拍桌子等的表现,却可以刺激人心。当下属看到上司发脾气,就会很紧张,同时这样的工作氛围也不好。但有时利用表现负面情感的方法,可以鞭策下属怠惰的心,驱使他们积极行动。

总之,“恩威并施”一定要恰到火候。“恩”就是温和、奖励、赞美,“威”就是严格、批评、期望;下属做的有失妥当的地方固然应当批评,而对其表现优秀之处,更不可抹煞,要给予适当奖励,这样下属的内心才能平衡。

作者:姜岚昕

本文为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