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三学生在《致校长的一封信》中道出了线上教学的多方面的辛酸,他在信中写道:

疫情迫使我们宅在家里,不能回到校园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但疫情并不能阻挡我们求知的步伐。从视频录播课到“××”直播课,从“互动面板”到“连麦列表”。各科老师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就是为了给我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初三的我们既是新冠病毒的战斗者,也是即将走进中考战场的战斗者,对我们放心不下的是我们战斗的总指挥——班主任老师,他时时关心着我们的学习情况,除了辛苦备课上课外,还要关注其他科目学生听课学习情况,多次电话家访,多次召开家长视频会议,多次微信群里发文激励我们,总感觉老师比平日更辛苦,更操心。英语老师每天7:50准时上线,“春眠不觉晓”,疫情期间谁不想多睡会,但是英语老师巴不得多讲一会会儿,哪怕是一分钟,都会让她感觉踏实许多,老师,您争分夺秒,辛苦了!可是我们还拖拖拉拉,惭愧!数学老师咽喉发炎,还坚持为我们讲解新知,听着那沙哑的讲课声,我不禁……但是,谁又能祛除您的咽痛呢?谁又能化解您因批改作业而引起的眼涩疲劳呢?您还是忍着一切,继续上网课,老师您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政治、化学、物理、历史老师都是年富力强的老师,工作热情饱满,他们的课堂幽默风趣,语言机智,目的是让我们的网课学习保持充足的热情,保持昂扬的战斗力!


纵然我们能够在线上学习,但麻木的电子文档怎能比得上老师的细心讲解与板书呢?键盘敲击出的答案,怎能与同学们在课堂上举手抢答相提并论?我无时不想着,回到那个让我追梦、助我圆梦的校园。今天又看到您信中有着几张校园的图片,我的思潮更加翻腾了。想耀眼的东方望去那明亮的太阳下,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校园啊!期待着。

愿,春四月,疫散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吾校初三学子众志成城,结伴而行,以决战决胜之势,冲击六月中考。


一封致校长的信可以看出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弊端有许多。线上教学作为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合理的,它既能在家抗疫,又能学习。这种教学形式只能说是特殊时期的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但并不科学,远远比不上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

一、伤眼睛

线上教学既伤孩子的眼睛,又伤老师的眼。最近有许多家长反应,孩子的眼睛视力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老师也普遍认为,在批改作业,在进行网络授课的时候,出现眼涩眼疲劳,严重的还有头晕、眼花、呕吐的现象。所以说网络教学最致命的伤害,就是伤眼睛。


二、教学效果差

网络线上教学,存在许多局限性,教学效果并不好,主要表现在:

1.缺少课堂交流。网络教学交流仅仅是几个麻木的冰冷的文字。然而,课堂教学有思想火花的碰撞,更有眼神,肢体语言上的交流,这一点是隔空的网络教学无法能达到的。

2.课堂反馈不及时,不全面。网络教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非常慢,不全面。课堂教学容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信息,能够全面地快速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

三、课后作业效果差

老师布置的网络作业,学生操作不方便,没有白字黑字文字作业那么亲切。老师批改起来更是不方便,对错误圈点容易出现卡顿现象,更谈不上面批面改。学生的作业无法进行对比,好的优秀作业无法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监管难

最近一段时间,工厂复工了,许多家长去上班了,只剩孩子一个人在家学习,对于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来说,可能出现玩游戏的现象,可能出现写作业直接查手机找答案的现象。课堂教学监管相对来说,效率高,作用强。


总之,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他是合理的,但也存在许多弊端,伤眼睛,交流少,反馈慢,难操作,监管难。这种特殊教学形式在特殊时期是合理的,但希望这种教学形式永远不再出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