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東北野戰軍在北滿的“三下江南”任務結束,但是,在南滿的3縱和4縱與通化之敵相持不下。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長官杜聿明見有機可乘,調集10萬大軍,向南滿臨江發動進攻。
這一仗,杜聿明預備先解通化之圍,奪佔柳河等縣,然後迫使東北野戰軍第3、4縱隊在通化進行決戰,最後攻佔臨江,以實現其“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

杜聿明的這個計劃很豐滿,實施起來會如何呢?
3月31日,在南滿的中共遼東分局發出“粉碎敵人第四次進攻”的通令。通令最後指出:
“爲加強和統一前方部隊的作戰,決定由曾(克林)韓(先楚)組織前方臨時指揮部。”
4日,韓先楚到達3縱指揮部,與曾克林一起指揮作戰。
曾克林爲第3縱隊司令員,韓先楚爲第4縱隊副司令員。
整個戰役以曾克林爲主帥,韓先楚爲副手。
這上級已有明令通知。
不料,在組織戰役過程中,韓先楚這個副手反成了主帥,副司令員指揮了司令員。
這恐怕在世界戰爭史中都極其少見。

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起始於一場爭論。
在戰役發起的前夜,在指揮部裏,就如何打好這一仗,3縱司令員曾克林和4縱副司令員韓先楚發生了激烈爭論。
原來,曾克林等3縱幹部主張先打敵暫編20師,而韓先楚則堅決主張先打89師。
兩個人都擺出了自己的理由。
曾克林說:敵20師是滇軍,戰鬥力不強,且部署在敵主力的側翼。我們集中兵力,容易殲滅該師。而敵89師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武器好,戰鬥力強,且與友鄰部隊距離近,如果一天不能結束戰鬥,敵增援部隊一趕過來,我軍反有被包圍的危險。
打敵20師,曾克林的理由很充分!

但是,韓先楚堅持說:敵89師是這次進攻的主力,也是老蔣的嫡系,正是因爲如此,我們消滅了它,杜聿明的進攻計劃就被粉碎了。並且,這個師剛從熱河調來,情況不熟,缺乏與我軍作戰的經驗,官兵驕橫,便於我誘敵深入。只要把它引到紅石鎮的包圍圈,集中兵力在較短時間內殲滅他們,完全是有可能的。
打敵89師,韓先楚的理由也很充分。
雙方爭執不下,主帥曾克林說:“那就等一等,待敵暫編20師到通化後再打。”
副帥韓先楚還是不同意:“必須馬上就打!敵89師一進到紅石鎮,我們就得出擊,不能再等了!時間一過,敵暫編20師、184師、2師都上來了,那時我們就難打了。”
討論到深夜,兩種意見還是無法統一。隨韓先楚來的4縱一干部見狀,對韓先楚說:“人家是主帥,是主人,我們是副帥,是客人,你不便再多說了。”
“那怎麼辦?”韓先楚反問他。
“是否把雙方的意見報告遼東軍區,請上級首長裁決?”
韓先楚覺得這個辦法好,便把這個意見對曾克林說了,3縱幹部們都同意了。
於是,兩個意見,用一個電臺,十萬火急地飛報遼東軍區。

兩個小時後,軍區覆電:“完全同意韓先楚的意見,由韓先楚統一指揮3、4縱隊,力爭迅速徹底殲滅敵89師。”
也就是說,這一仗改由副帥韓先楚指揮主帥曾克林了。曾克林看了電報,大度地對韓先楚說:“老韓,上級電報到了,由你統一指揮。我們聽你的。”
時間緊迫,韓先楚也不客氣,立即與曾克林等3縱幹部研究作戰方案,進行戰役部署。
4月3日,戰鬥打響了。敵89師果真按照韓先楚的設想,全部進入了紅石鎮埋伏地。結果,在韓先楚的指揮下,解放軍僅用10小時,就全殲了敵89師和54師162團。
韓先楚指揮的這一仗大獲全勝,並且乾脆、利索。敵副師長張校堂被俘後還沒緩過神來,說:“你們真厲害!沒想到你們幾分鐘的工夫,就把我的部隊打得稀巴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