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人們對於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評論很多,似乎人們喜歡對於一個去世的人的成就進行蓋棺定論。雖然絕大部分人對於金庸武俠作品都有比較客觀的評價,小編也看到了一些對於金庸作品的負面評論。

這些評論無外乎就是金庸武俠作品是通俗文學,上不了文學殿堂,只是讀者讀着比較有代入感,沒有揭發了社會意識形態,不夠深刻。跟魯迅,沈從文,茅盾,巴金和郭沫若諸人比起來有不少差距。

這讓我想到了郭德綱曾經相聲裏的一個追求高雅的人,郭德綱說這個人一生致力於追求高雅,他一旦發現有人低俗了,能把這個低俗的人堵在家裏,罵街罵上一整天,用他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於低俗的厭惡。

金庸武俠作品如同他筆下的太極拳一樣,入門很容易,想練到最高層卻很難。不管文化水平有多高,都可以看,藝術作品是感情的流露,感情講一種芸芸衆生都能聽懂的語言,難道文學作品有代入感不好?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很多人研究金庸文學。陳墨,嚴家炎,馮其庸,陳平原等文學大家更是連篇累牘的分析金庸作品。

世界上總是有哪些半瓶子晃盪自以爲是之徒,如果他能讀懂金庸先生《笑傲江湖》折射出來的千百年來政治現象,能讀懂《連城訣》所反映出來的人性醜惡,能讀懂《倚天屠龍記》張無忌“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的悲天憫人情懷,能讀懂《天龍八部》的“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命運之嘆,我想,他肯定會很看不起自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