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明风华》一边用狼顾鞋耙子脸让朱元璋惊吓出场,一边用戏说打造传奇剧。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立体感十足的鞋拔子脸画像,就是在暗示,朱元璋有一张龙脸,是真龙天子。

《大明风华》开播,口碑不太行。
它到底是历史正剧还是传奇剧,导演与制片人各抒己见,事件陷入罗生门。
导演说 ,算是传奇剧。

制片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明风华》实质上历史正剧,严格按照历史正剧的制作路线来打造的 。

估计制片人觉得自己打脸,《大明皇妃》开播后改名《大明风华》。
换了个马甲,这话也够打脸的,毕竟都是孙若微的传记。

自身定位没搞清楚,就像地基没打好就开始盖楼,后患无穷。
《大明风华》果然遭到了反噬。
朱元璋那张画风惊悚的脸,成为争议的中心。

一派是被吓到了。

一派说这是剧组的用心之处。
一个是直观感受,毕竟朱元璋的出场确实瘆人。一个是历史通,明白朱元璋奇人异象的根源。
事实上,朱元璋长得丑,倒是一种美化。

老话说奇人有异象,不是在搞笑。
朱元璋的鞋拔子脸是在呼应真龙天子的说法。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立体感十足的鞋拔子脸画像,就是在暗示,朱元璋有一张龙脸,是真龙天子。
这张画像是流传于世的民间版。
据考证,明万历时期的学者张萱的父在云南担任知县时,在黔国公府看到过这样的画像。“摹高皇御容,龙形虬髯,左脸有十二黑子,其状甚奇,与世俗所传相同,似为真矣”。
朱元璋左脸有十二黑子,就是用麻子象征十二星宿。
这一点并非朱元璋的创造。
根据《史记》记载,汉太祖刘邦就有类似的表达。“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星”。刘邦屁股上有七十二星,也不知道是谁扒下他的裤子数出来的。
朱元璋在脸上点麻子,就是在呼应刘邦。
这样一来,朱元璋的如同下弦月的脸配上这么十二个麻子,很有众星捧月的美感。
马皇后与朱元璋看下弦月时撒狗粮的对白我都想好了:
朱朱,你看看,今晚的月亮真美,就像你的脸。

前文提到,这个画像是民间流传版。
朱元璋的标准版画像和民间版不一样。“始得内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须髯皆为银丝,可数,不甚修,无所谓龙形虬髯、十二黑子也。”
目前台北故宫就收藏了朱元璋的标准箱,月饼似的大圆脸。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人两幅面孔。
出现这种情况是,鞋拔子脸突出的奇人异象,让人相信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乃真龙天子。
《大明风华》的主创们当然知道朱元璋的标准箱。他们采用鞋拔子脸,其实采用受众面最广的形象。
这张丑兮兮的脸,上过教科书,一度被普罗大众认为,朱元璋就是一鞋拔子脸。
在剧中,朱元璋露面还采用司马懿式的狼顾,加强了这张丑脸的震慑力。

这就有意思了,懂得历史的,明白朱元璋丑相的用意,然而它们不是《大明风华》的受众。
把《大明风华》当娱乐消遣的观众,又被吓到了,丧失好感。
这就有些尴尬了。
鞋拔子脸朱元璋吓到观众上热搜,对制片方来说,也是一种提升热度的好事情 。
如果老老实实采用标准相选角,不会有这样的热度。
让朱元璋吓死个人,有些像于正在《延禧攻略》中增加“一耳三钳”的梗,表明自己态度认真,注重考据。

这当然是一种鸡贼的做法,《延禧攻略》就是一部披着清宫剧外衣的职场爽剧,兑一些历史细节,提升观众的智商快感。
《大明风华》一边用狼顾鞋耙子脸让朱元璋惊吓出场,一边用戏说打造传奇剧。
其实受挑逗的,总是观众。
可惜了朱亚文,正剧小生好几年没有好作品了,开播后才发现演了部传奇剧。
挑戏有风险,且行且谨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