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我們這代人上學的時候,大家都比較老實。遇到考試題會的就寫上,不會的就空着,從沒想過除了標準答案之外,其他的回答。現在的孩子不一樣,他們腦瓜子轉得特別快。你跟他講道理,都會被繞進去,在他的閉環邏輯裏出不來。正所謂:一代更比一代強。他們的邏輯,老師聽了都落淚,家長看了都“發瘋”。

近段時間,有一張倒數第一的試卷風靡朋友圈。咋一看,卻是該打錯,但好好想想,還真是那個邏輯。例如用“馬上”這個詞語造句,孩子造的句是“我開心的坐在馬上”。用“好喫”造句,孩子造的句是“好喫個屁!”。老師忍耐着沒衝孩子發飆,優雅的給他一個大紅叉。

網友看到直言:要是我改,就給他滿分。當然也有其他網友懟到:“幸好你不是老師,要不然學生學的啥呀”。看來很多家長的意見並未達成一致,讓人唏噓。倒數第一的考試試卷風靡朋友圈,網友直言:要是我改,就給滿分。其實不止是造句,連古詩詞孩子都能玩個花樣。

編輯

被“玩壞”的古詩詞

大家從小就學過文天祥寫的《過零丁洋》,就算對這個題目不熟悉。很多人也知道這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可是偏偏有孩子考試的時候記不住,於是他寫“人生自古誰無死,早死晚死都得死”。

被“玩壞”的還不止這一首,例如“三個臭皮匠,臭味都一樣”。“天生我材必有用,老鼠兒子會打洞”。“書到用時方恨少,錢到月底不夠花”。咋一看這些句子,很不對勁,可是一讀,還真有那麼回事。但有些人不贊同,無外乎這兩種看法。

編輯

孩子想象力豐富,敢於創造

有些家長覺得,考試本來就不應該設有唯一的答案。不可否認標準答案相對於題目更加完美貼切,但誰又能說,不和標準答案一樣就是錯的?對於古詩詞來說,是有唯一的一個答案。但孩子願意這樣想,是不是就增加了他們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雖然不值得提倡,但是也不應該批評。難道唯標準答案馬首是瞻就是正確的嗎?

編輯

不應該被社會的一些風氣帶壞

部分家長認爲,現在很多社交網絡或是APP有帶壞孩子的嫌疑。他們把一些固有的東西,拿來用作諧音梗,或者討人開心一笑。但是一點文化水平都沒有,還會帶壞孩子。有的孩子還不知道正確的是怎樣,就已經被帶偏了。所以說,並不贊成孩子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

其實,凡事都沒有所謂的正確和錯誤,還是要看從哪些方面看。網友們,你們應如何看待呢?

----------------------

關注,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