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版面展示

人物名片——刘卫红

创新方法

大白菜有了好品种

刘卫红在大棚里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主持选育白菜系列新品种10余个,在全国推广郑白系列良种1100万亩,新增产值24亿元。她也因此获得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10月16日一早,育种专家刘卫红来到中牟县黄店镇马庄村,一下车就直奔白菜新品种示范种植田,边查看白菜长势,边和农户攀谈。

这是郑州市2019年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之一,来自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一有时间就会下乡为蔬菜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推进蔬菜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应用,使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惠及于民。

做强现代农业发展的“芯片”

“种子”作为蔬菜产业中的重要一环,是农业的“芯片”,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河南是全国三大白菜产区之一,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河南本地白菜却只有一两个品种。“河南应该有咱自己的大白菜品牌!”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白菜研究室担起培育新品种的重任,刘卫红踌躇满志。

作为负责人,刘卫红创新方法,大胆尝试,将自交不亲和系进行杂交,经过记录、分析、对比、试验,豫白菜6号培育成功。1997年,白菜病毒病流行暴发,试验材料几乎全军覆没,而豫白菜6号却经住了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白菜三大病害的考验,抗病表现出色。

豫白菜6号球形好、叶多帮少,耐储藏,比一般白菜增产15%,非常适合河南种植。1998年,豫白菜6号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八五”以来国内大白菜品种中最好的,是国内唯一一个获“九五”国家第一批“后补助”的大白菜品种,河南至此有了自己的大白菜品牌。

“造福三农 服务城乡”初心未改

刘卫红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不是在试验田,就是在白菜棚,不是下乡指导农户,就是整理科研资料数据。从整地到作畦,从试验到观察,从杂交授粉到收获总结,她都要亲自动手。

“育种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打磨。百分之一成功的背后,有着百分之九十九的付出。作为农业科技人,当育成的品种受到农民的认可,就是对多年付出的最好回报。”刘卫红坦言,目前,现有品种的特性还远不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的需要,新病害的出现、新的栽培方式,都要有更好的品种替代老品种。这对育种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占领蔬菜种子高端市场,更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培育白菜新品种,创新白菜栽培模式,造福‘三农’,服务城乡。”30多年来,刘卫红初心未改,一直在奋力前行。

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静

人物名片——林鸿

精准施策

留住更多“郑州蓝”

林鸿(左一)与同事察看科研设备

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60篇,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IIZUKA青年计量学家奖”、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

从1997年考入清华大学到大学毕业,从2009年进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到现在成为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不论是学习还是科研,林鸿一直都带着“匠人精神”,坚持对科研的热爱、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着眼于细节的耐心和执着、对专业的陶醉和痴迷整整贯穿了他的一生。

要形成大气污染治理的“郑州模式”

海浪击打礁石,碰撞思想火花。长期从事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浓度计量研究工作,拥有很强发展潜力和开拓把握新学术方向能力的林鸿,在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后,脑海里的想法越来越清晰:“这几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让科研工作者拥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新时代我们更应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把更多科研成果在祖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多个备选城市中,最后我们选择了郑州。”林鸿告诉记者,2019年初,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后,他便接受邀约带着自己的核心科研团队来到郑州,专注研究大气污染物时空精准测量系统项目,对污染物排放量实施高精度实时测量,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精细化管理和靶向治理,形成大气污染治理的“郑州模式”。谈起是因为郑州的地域位置适合进行大气污染物的检测,还因为郑州便利的交通、丰富的人才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热爱这座城市,他把家安到这里

“来之前确实有很多顾虑,但是来到之后发现所有顾虑都是多余的。”林鸿坦言,不论是团队的默契配合,还是发达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居住环境,都让他收获意外之喜。更让他热爱这座城市的,还有郑州人的纯朴、善良、勤劳。“有一次坐公交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车之后,有四五个年轻人起身让座,让我特别印象深刻。”

带着对郑州的热爱,林鸿把家安到了郑州高新区,将妻子和孩子都接到了这里,他说:“政府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孩子到郑州之后每天都很开心,告诉我说班上有很多同学要跟她交朋友。看到家人开心,我也就能专下心来搞科研了。”

郑报全媒体记者 刘地 受访者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