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萬曆年間,一代大師時大彬開宜興紫砂壺藝之先河,把工藝裝飾運用於紫砂壺,使紫砂壺在實用的同時蘊含文化內涵,繼而進入宮廷得到皇家青睞。通體描金堆繪攜琴訪友圖,筆筒的口邊和器底也髹漆描金,做出講究的邊飾,更增添了宮廷氣息。

來源:觀觀雅集

明朝萬曆年間,一代大師時大彬開宜興紫砂壺藝之先河,把工藝裝飾運用於紫砂壺,使紫砂壺在實用的同時蘊含文化內涵,繼而進入宮廷得到皇家青睞。清代各朝皇帝均對紫砂喜愛有加,並使之成爲珍貴的御前用品。

在故宮博物院之內,現藏有四百多件紫砂藏品,皆是皇家御用紫砂器,華美精巧,端莊大氣。

1

| “時大彬”款紫砂漆包壺 |

這是紫砂類“鎮館之寶”的重量級藏品——“時大彬”款紫砂漆包壺。作爲紫砂的裝飾技法之一,漆包體現了紫砂和雕漆藝術的完美結合。而它的作者時大彬,更是明代紫砂藝人中的翹楚。

2

| 太湖石鈕三叉提樑 |

這把壺由清嘉慶、道光年間紫砂名家“楊彭年”所作,史載其善於配泥,所作茗壺渾樸工緻,精巧大氣。

壺身爲扁圓,短彎流,三叉高提把,其鈕更是點睛之作,以“太湖石”爲形,褶皺自然,神韻俱佳,壺身由子冶銘刻“山水之中作主人”刀筆傳神。傳其用大彬手捏法,雖隨意而作,仍具天然之致。

3

| 端把壺 |

雍正時期宜興窯向宮廷進貢的紫砂壺多是以造形、泥色取勝的素壺,光素古樸中更能顯示出紫砂壺肌理的自然之美。

4

| 飛鴻延年壺 |

這把壺腹部一面刻隸書“延年壺”,另一面刻行書“鴻漸於膳,飲食衍衍,是爲桑苧翁之器,垂名不利”,署“曼生爲止侯銘”款。蓋內刻篆書“彭年”陽文款。

壺身銘文

5

| 雙螭福壽水丞 |

水丞圓脣口,扁腹,兩對螭龍託珠爲座。砂泥呈黃色,質地極爲細潤。外口下有回紋和雲頭紋邊飾各一週。器身堆繪綠泥五蝠及雙“壽”字,寓意“五福捧壽”。

6

| 柿蒂起花扁壺 |

浮雕的柿蒂紋具有典型的晚明風格,明墓出土的紫砂壺和宜興窯址出土的殘器中多有柿蒂紋裝飾的壺流或壺蓋。

此壺浮雕的柿蒂紋周邊翻卷,有一定的厚度,使光潔素雅的壺體增添了圓雕的神韻。

7

| 凸雕夔龍花盆 |

花盆菱花式,底有一出水孔,慄黃色砂泥,細密光滑。腹部凸凹有致,有14條筋脈。腹中部一週凸雕4對虁龍,首尾呼應,生動活潑。

此盆造型優美,紋飾精緻,是宮廷中栽種室內花草的用器。

8

| 黃玉麟觚棱壺 |

壺身鐫刻篆書“子孫宜”三字。底鈐篆書“玉麟”印章款。薑黃色砂泥,滋潤細膩。

9

| 描金堆繪大筆筒 |

通體描金堆繪攜琴訪友圖,筆筒的口邊和器底也髹漆描金,做出講究的邊飾,更增添了宮廷氣息。這種底髹黑漆的大筆筒是在宜興燒好素胎以後由清宮造辦處二次加工的御用文房用品。

10

| 御題詩松樹山石圖壺 |

壺腹一面刻松樹山石圖,另一面長方形開光內刻乾隆御題《雨中烹茶泛臥遊書室有作》七言詩:

溪煙山雨相空濛,生衣獨做楊柳風。

竹爐茗椀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

松風瀉處生魚眼,中泠三峽何須辨。

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隄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