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二胎政策出台后,不少父母都开始考虑再要一个孩子。关于“二胎家庭关系该如何平衡?二胎家庭,有哪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已经成为现在大家聚会的必谈话题。

想要生二胎的时候,整个家庭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一是父母要做准备。必须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要做好准备。八十年代以前的企事业单位都有哺乳室、托儿所,甚至有些还有附属小学,所以妈妈在上班之前,把孩子带到单位中去,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但是现在的妈妈是有后顾之忧的,她们想要生第二胎,必须要妥善解决养育的问题,要做好隔代人的工作。

其次,要做老大的工作。妈妈在孕育前或者孕育过程中,都要和老大进行沟通和安抚工作,告诉老大怎么样去迎接弟弟妹妹,当孩子出生以后,家长对老大的爱,不能减少。很多家长就因为老二小,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在老二身上,反而忽略了老大,这是不应该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二胎之间的间隔最好是三到六岁

三岁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刚开始萌发,自我认可的能力也稍微强了一点,这个时候他比较容易接受第二胎。另外,妈妈再怀孕对她的身体也是比较可行的,如果间隔太密了,妈妈身体还没有恢复,也不太好,而如果间隔的时间太长的话,妈妈的年龄大了,在孕育第二胎的时候也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详细的《二胎“年龄差距”影响对照表》,供父母们参考:

想要孩子们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就要懂得衡量与协调孩子们之前的关系,做到不偏心、不偏爱。那么,具体该如何去做好协调呢?

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

孩子之间的冲突总是会有的。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是,当家长在孩子边上时,他们往往吵得更激烈。如果家长加入了“战争”,往往只会让“战争”升级,最后大大小小都一肚子委屈。

热播节目《妈妈是超人》中,哥哥安吉在车上抢弟弟玩具,弟弟马上就哭了。而“淡定妈”胡可却专心开车,全程不管不问,让兄弟俩自己解决问题。终于哥哥安吉开始唱歌,主动缓解尴尬气氛。弟弟很快就忘记刚刚的小矛盾,兄弟俩和好如初,还在车上合唱一首歌。回避是一门技术活,是在对孩子有充分把握之后,循序渐进的退出。但是只有妈妈退出了孩子的“战争”,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开始成长。

多花时间陪伴两个孩子

部分家长会把更多的精力和和时间放在年龄小的孩子身上,或者是认为孩子们长大了,不需要大人来陪伴,让他们互相为伴。可是,孩子的成长却特别需要家长的陪伴,而且,家长应同时陪伴他们,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放在某一个孩子身上,这样会让另一个孩子心理受到伤害,甚至认为家长不重视关爱自己,从而对对方产生敌意。

给孩子安全感

二胎家庭,心理变化最大,也最需要呵护的是大孩的心理。在二孩阶段,二孩的出现应该给家庭带来的应该是更多的欢乐、爱、理解和宽容,这就需要每一个家庭中的父母善待老大,给予老大更多的关爱,老大会将这份爱自然的传递下去,而且是正向传递,这是二孩家庭和谐的基础。

图文:朱娴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