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雍正王朝這部大劇當中,最爲精彩的部分莫過於第二次廢太子事件,太子雖然被廢,但是老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四爺黨最重要的成員之一,老十三被圈禁,而自己的貼身僕人高福也被逼死。
要說老十三被圈禁,是康熙爲了保護他。那麼高福的死就死一個悲劇,是老四在奪嫡過程當中的一個犧牲品,完全是被老四放棄的一個棋子,在高福被毒死後,鄔思道爲何說“殺高福者,鄔思道也”。高福的死又與鄔思道有何關係呢?
高福與李衛是老四在江南賑災籌款時所收下的奴才,在跟老四回府後,就一直跟隨鄔思道和老四身邊,爲老四做一些隱祕的事情。閒暇之餘,高福與李衛也同鄔思道學習一些知識。鄔思道也將李衛和高福視爲自己的親人。
高福和李衛雖然一直爲老四辦事,但是並沒辦過哪些特別見不得光的事情,一直到第二次廢太子時間,李衛和高福纔派上大用場。
當時年羹堯在江夏鎮拿回了任伯安在萬永當鋪的當票。老四原本是想讓高福冒充任伯安的僕人,憑當票去取回百官行述,而當鋪的老闆以不是任伯安本人爲由,拒絕了高福的贖當要求。
老四在和鄔思道商議後,決定讓李衛冒充一個敗家少爺,然後配合十三爺去做局,最後,李衛完成得非常出色,老四也取回了任伯安的百官行述。
到此爲止,知道年羹堯剿滅江夏鎮以及贖回百官行述整個過程的只有五個人,這五個人分別是老四、老十三、鄔思道、李衛、高福。這件事情絕對算得上絕密事件,涉及到老四以後的奪嫡,如果任何一個人將此事泄露出去,都將會對老四的奪嫡產生很大的影響。
鄔思道也看透了這一點,所以在李衛辦完事情後,就以監視年羹堯爲由,讓老四派李衛去西北,也正因爲如此,李衛才逃脫了被殺的命運。
而這個時候只剩下高福,在燒燬百官行述後,老四也放下了殺掉高福的想法,只想留着太子給任伯安的信,以備不測。
而高福因爲和李衛爭奪小翠失敗,導致心情變的沮喪,自己經常出去喝悶酒。導致被老八的人盯上,使高福說出了密信的事情。
這件事情一開始老四並不知道,耳部衆多的老十三事先知道了此事,於是當着鄔思道和老四的面說出了高福背主的事情。
老四和鄔思道知道此事後,已經知道密信的事情不能在隱瞞了,必須將這塊燙傷的山芋給扔了出去,而扔這塊燙手山芋的人就是高福,老四讓鄔思道把密信給高福,讓高福將這封密信交給老八,然後借老八的手除掉太子。
老四和鄔思道在商議此事的時候,並沒有說在事後要處死高福,應該是和鄔思道說了可以饒高福一命。
因爲鄔思道在見到高福後說“知道錯,就有法子救”。這也就說明,鄔思道在老四跟前已經求了情,老四也答應了不殺高福。
而高福在給老八送完信後,鄔思道還信誓旦旦的說,不讓高福與老四說這件事,自己決定去和四爺這件事情。
而當鄔思道在半夜中驚醒,去看高福的時候,高福已經被毒殺。鄔思道流着淚說“殺高福者,鄔思道也”。鄔思道爲何這樣說呢?
1、在清理刑部冤獄事件中,爲了不讓老四接受這個案子,鄔思道就曾經對老四說過“無論是誰,扳倒了太子,他都將不容於天下,不容於朝廷,最終也將不容於皇上,”正是聽了鄔思道的勸說,老四才放棄了清理刑部案件。而這次讓高福把信交出去,太子勢必再次被廢,而老四肯定是想到了當時鄔思道對他說的這些話,所以爲了自己的祕密不泄露,只能將高福殺掉。
2、鄔思道答應過爲高福求情,但是鄔思道在等這件事情過去後,再去向老四求情,可是鄔思道想不到老四如此狠毒,竟然當夜就將高福賜死了。
正是以上兩點因素,所以鄔思道才說“殺高福者,鄔思道也”。也就是在此時,鄔思道也看清了老四的真面目,爲了達到目地,可以犧牲任何人。想到這裏,鄔思道心理也產生了一絲恐懼。這也是爲什麼雍正在接任皇位後,鄔思道及時半隱的原因。
老四真的是聽了鄔思道原來的話,才殺掉高福嗎?其實老四並沒有下決心除掉高福。只因爲這位大和尚說了一句話,才下決定除掉高福。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老四讓高福將信送給老八之後,老四心中也猶豫不決,不知道該不該除掉高福,而這件事情是不能詢問鄔思道,因爲鄔思道肯定會偏向高福。老四想到了自己的另一位謀士,這位謀士就是在府中的一位大和尚。
老四問大和尚,“爲何每當我眼前矗立起萬座大山,趟過大河之後,心中便頓生無盡煩惱。”大和尚回覆老四說:“有江山便不該有我,有國便不能有家。”
大和尚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活,爲了江山社稷就應該不顧一切,想要奪得皇位,就不能夠有兒女情長。也正是因爲大和尚的這句話,老四才下定決心讓高勿庸毒死高福。
鄔思道說是自己害死了高福,其實是自己理解錯了,害死高福的不是任何人,而是皇位,爲了奪得皇位。每位皇子都會不惜犧牲任何人。所以說,高福只是老四奪嫡路上的一個犧牲品。
個人觀點:高福即便沒有背叛老四,最後也會被老四除掉。府中的高勿庸伺候了老四半輩子,在老四即位後也是殘忍的將其滅口。狡猾的鄔思道最終也是憑藉着自己的計謀才免於被殺。更何況只是一個小奴才的高福。所以高福來到老四府中,註定是一個悲劇,必定會成爲皇權的犧牲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