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喫4條腿兒的,不如喫2條腿兒的,喫2條腿兒的,不如喫1條腿兒的,這一條腿的便是菌類。

其貌不揚的菌類,但卻蘊藏了極致的鮮美滋味。

在營養學家眼裏,菌菇類被稱作“蔬菜牛排”。

其中所含的蛋白質,雖不及肉類,但也是普通蔬菜的好幾倍。城市人因爲少食蔬菜而錯失的膳食纖維,也都可以在菌子裏攝取滿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會喫菌子的人眼裏,將菌子們分門別類、再分個三六九等,這樣一細數下來,就是一項大工程。

頂級的菌類個個兒都個性鮮明,帶有獨特的味覺標誌。

在菌類的金字塔頂端,最具代表性也最爲受歡迎的“四大野生菌王”:松茸、雞樅、松露、牛肝菌。

其中,牛肝菌的性價比最高,是妥妥的暢銷菌。

很多人的對牛肝菌的印象大概都停留在舌尖2中的見手青,微含毒性卻仍令人趨之若鶩,爆炒之後,隔着屏幕都能聞着那股子鮮味兒。

而人們珍愛牛肝菌更直接的理由還是其滑嫩鮮香的肥厚和近似牛肝的口感。

無論是在山村的小木桌,還是歐洲的高級餐館,牛肝菌都是讓人迷戀的料理食材。

其實牛肝菌可是個大家族,黑牛肝、黃牛肝、白牛肝、紅網牛肝(見手青),其中黃牛肝和黑牛肝的味道最好,肉肥厚,柄粗壯,食味香甜可口。

不過今天重點介紹的對象就是:黑牛肝菌!

黑牛肝菌因菌肉是黑色的而得名。是我國特有品質,通常長於慄樹下的矮灌木叢中。

菌傘、菌帽都呈渾圓緊實狀,菌體肥碩,營養豐富,可煮、可炒、可油炸。

黑牛肝菌在牛肝菌家族中以其香氣濃郁而尤爲珍貴。野生黑牛肝菌還沒下鍋,光憑鮮香味就讓人垂涎三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黑牛肝菌除了口感香脆,味道鮮美,還有豐富的營養。

黑牛肝菌含有大量蛋白質和18種氨基酸,入藥有清熱解煩,養血和中等功效。對貧血,體虛,頭暈,耳鳴有功效。

牛肝菌類絕大部分屬於共生菌,目前無法完成人工培植,只有野生的,季節性還很強。只有在每年的6到10月才能在落葉林裏找到它。

鮮品能讓人大快朵頤,不過牛肝菌幹菌有一些特有的優勢。

牛肝菌家族就十分適合曬乾,原因是曬乾能大大增加牛肝菌的食用安全性。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人都知道,牛肝菌微含毒性,所以一定要完全熟透才能食用。

不過神奇的菌子只要讓太陽公公照射一下、曬曬幹,其毒性就會大幅降低。

曬乾的黑牛肝菌料理方法也很多樣,用來炒菜、做燴飯最適合不過,還有煮湯,據說是會讓人念念不忘的一碗湯。

並且幹品並不影響它的營養價值。

100g幹品種含有營養物質:

蛋白質:23.2克

熱量:292千卡

碳水化合物:49.9

灰 分:6.2克

鈣:5.2克

維生素B2:4.22克

鉀:1600毫克

鈉:9.25毫克

鈣:11.07毫克

鎂:12.39毫克

磷:513.58毫克

鐵:105微克

銅:15微克

錳:8.03微克

鋅:172.82微克

鉬:0.81微克

鈷:1.24微克

幹品更便於保存,食用的時候用熱水一泡發,就能讓黑牛肝立即活過來,鮮香滋味毫無保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