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止,我国发现的古墓中出土了数不清的珍宝,也有很多古墓成了有名的旅游参观景点。“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而“明十三陵”皇帝陵墓中,定陵是唯一一座被发掘的,所以成为了主要的景区。定陵1956年被挖掘至今,已过去了整整63年,当年参与过定陵发掘工作的很多考古人员都已经去世。而长陵镇82岁老者孙宪宝,是当年第一个进入定陵的考古队员,他每每回忆起当年挖掘定陵的经过都心有余悸,我们也从他身上知道了很多当年没有说出的故事。
1956年,北京市副市长和郭沫若负责十三陵的发掘工作,一开始是选中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作为发掘目标,但考古队经过现场勘查发现长陵有塌方的危险,便改为发掘“定陵”。当时考古队人手不够,所以在村子里找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来帮忙,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十分迷信,很多人信奉鬼神说,所以即使有酬劳,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参与考古工作。当时孙宪宝刚好19岁,年轻人胆子大,便主动报名参加,被安排给白万玉专家打下手。
由于当年技术和设备都相对落后,加上皇帝的陵墓修建得十分隐蔽,前期做了很多工作都找不到定陵的地宫入口。白万玉专家见孙宪宝没啥事干,便教会他如何在墓碑上拓字,孙宪宝学会后,十分勤快,一得空就去各个黄陵里拓字,没想到还真的找出了线索。有一天,他在定陵的宝顶附近看到一个刻有三个字的石碑,孙宪宝不识字,便把字拓下来带回去给白万玉看,看得老专家喜出望外。原来这三个字正是“隧道门”,定陵的地宫入口肯定就在那附近。
考古队决定在石碑发现的地方向下深入发掘,历时三个月后,在地下发现了一块小石碑,上面写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也就是说快找到地宫口了。接下来的挖掘工作就好办多了,很快便挖到了金刚墙,本以为金刚墙非常结实,出人意料的是,墙上有活砖,很容易就被开了一个洞,封尘多年的黄陵被打开,一股霉臭味从地宫下传来。当时是第一次挖掘这么大规模的陵墓,考古经验有限,设备也不是很好,专家们担心地宫有保护陵墓的机关或是有害气体,大家都不敢贸然进入。
当时有人提议,放只活鸡进去探路,要是鸡能活着出来,那就说明地宫没有危险。孙宪宝回到村里买了只大公鸡,扔进地宫里。孙宪宝老人回忆说:“七天啊,我们整整在洞口等了七天,直到听到公鸡打鸣,我们才敢进去。”确定地宫安全后,考古队打开地宫第一道石门,但却异常沉重,几个人合力推也不过开了一条缝。“当时我比较瘦小,所以我很快就从缝隙里钻进地宫,成为进入定陵的第一个人,哈哈哈哈……”老人激动地拍起大腿。
而后地宫的发掘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参与定陵的考古工作也成了孙宪宝老人一生最自豪的经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