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决策中一个主要的内容是选择最佳的治疗场所,这要依据对儿童的评估结果,还要加入父母及其他照护者对儿童的观察记录,他们提供的资料可以显示出孩子的优势,以及孩子生活中的语言需求和较容易介入孩子的干预等。也就是说为了较好的语言干预,目标贯穿在改编的故事中好,还是直接加入上下文情境的对话中好,这种选择要根据被干预儿童的能力状况、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而定,要以儿童最容易接受和进入角色为准则。

语言治疗师制订的促进幼儿语言学习的一系列决策必须符合逻辑与儿童发展的科学规律,而针对不同语言障碍的儿童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决策中一个主要的内容是选择最佳的治疗场所,这要依据对儿童的评估结果,还要加入父母及其他照护者对儿童的观察记录,他们提供的资料可以显示出孩子的优势,以及孩子生活中的语言需求和较容易介入孩子的干预等。治疗师同时要关注引起语言障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以及对孩子最有利的语言学习方式,而这两点一般需要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或是经过动态评估后才能决定。


在语言干预期间,可以应用一些评估方法和观察记录,详细地监控孩子发生的变化。了解语言障碍的原因并且制订语言干预的计划之后,如何有效地执行这个计划除了依靠治疗师的经验外,治疗师还应注意到有一些共性问题。

①要注到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可以让孩子达到新的语言目标。也就是说为了较好的语言干预,目标贯穿在改编的故事中好,还是直接加入上下文情境的对话中好,这种选择要根据被干预儿童的能力状况、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而定,要以儿童最容易接受和进入角色为准则。

②孩子的语言干预成功需要采取多少种手段合适。例如,单靠听觉线索就足以获得目标语言架构的产物,还是应该听觉线索与其他刺激相结合。正确拼写的文字线索或符号,对孩子是有益的还是会造成他们的困扰。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虽然他们可以读出正确拼写的线索,但并不具有意义,而且可能会出现反复诵读的情况,干扰学习的过程。而对于发育迟缓的儿童这种正确的拼写对语言的干预过程是有帮助的。


③要考虑到干预过程中儿童是否愿意去冒犯错误的风险,儿童是否拒绝新的目标计划与训练内容等。需要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提示,使他们在构想新语言时只需稍加揣测即可。儿童是否愿意尝试将新语言与自发性语言相结合,什么样的辅助情况下自发性语言的使用较容易发生等方面也是要考虑的。

④要考虑到什么情况下可以增强孩子改善语言表现的动机。当儿童对于自己所说的话被误解或者误解他人的时候,他是否明白沟通出现了问题。当儿童处于一个沟通失效的情境下,他能明白问题在哪里,什么方法可用来补救沟通失效。


显然,语言干预过程中目标的实施过程也是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适合儿童的个体化目标制订前提是有一个非常准确的评估,这个评估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得到儿童的能力基线值,然后治疗师根据基线值来判断什么样的目标适合于儿童。当然,这个目标的制订也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潜能和客观允许的干预形式。在干预一定的时间后,治疗师可通过对比来检测儿童基线值评估是否合适。有些语言障碍的儿童,由于他们合作性差,较难获得他们能力发育的基线情况,这种情况下治疗师要耐心反复地评估,多利用儿童在自然情况下玩要或生活的时候进行观察来评估。如果没有基线评估或进行了不恰当的基线评估,就会导致些不好的现象,如时间浪费在儿童早已拥有的能力干预方面,或者是每日的干预随意性大、不系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