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半的女孩依依非常可爱,从小就受到父母双方家庭的宠爱。眼看着就到了进入幼儿园的年纪了,可在入园检测中,园方发现依依说话不太清楚,对老师的提问也理解不了,就和依依家长说孩子可能智力出现问题,不妨先带她去医院。

后来在父母的陪同下,依依来到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报告表明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她说话不清是因为患有功能性构音障碍,是语言障碍的一种。依依父母当时就蒙圈了,在他们的认知中,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语言障碍。后来在大夫的解释下,他们才明白了。

所谓“功能性构音障碍”,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大舌头,是一种儿童生理指标各种正常,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发音不准、口齿不清、语句理解不能等问题,是一种强调后天因素的语言障碍。

从现有研究资料来看,大舌头的发病因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孩子在某种情况下,模仿错误的构音方式,并形成了习惯。大多数儿童意识不到自己的发音错误,这是因为他们的听觉接受、辨别、认知因素还未发育完全,也没有筛查良恶的方法。

很多家庭在遇到语言障碍时都如依依父母那样不知所措,这或许是因为语言矫正在我国还未得到普遍的认识和肯定。不少家长都会首先想到是不是孩子的大脑发育或一些器官出了问题,毕竟大舌头的病因确实不太好找。

大舌头病因不好发现的原因说起来也很有意思,一是因为大舌头患儿并没有明显的生理病变,俗话说“对症下药”,连病灶都找不到就别提下药的事了;第二,导致大舌头的元凶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孩子的监护人,“当局者迷”这句话来形容他们是最贴切不过的。

如今已然是2020年,科学的育儿经验和方法已经让许多家庭受惠,孩子也在健康地成长。不过,不能否认的是仍有一部分家庭秉持着传统的育儿观,将所谓“老祖宗的章法”拿到现代使用,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婴儿在出生后10个月左右就要断奶了,期间流食添加辅食,慢慢让孩子适应进食较硬的固体食物。可有的家庭偏不这样,他们生怕孩子挑食,怕孩子吃太硬的食物磨坏了口腔,就一直给孩子喂过于软烂的食物。这下好了,孩子的口腔各个器官不能通过咀嚼得到良好的锻炼,导致舌肌无力等问题出现,大舌头自然就产生了。

还有就是崇尚经验主义,把自己带孩子的经验和方法放到孙子孙女身上。大舌头患儿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就医检查和进行语言矫正,从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一些老人觉得孩子大舌头不是问题,“xxx是我带大的,ta小时候就是大舌头,现在不也没事嘛!”

先不说功能性构音障碍自愈的几率有多少,老人的一些错误想法其实是和科学育儿背道而驰的。宝贝家长也因为工作繁忙、不能违逆长辈等原因使得孩子的问题一拖再拖,最后难以收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