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的風俗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在中國屬於國寶級的文物,它生動的記錄了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城市的面貌以及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經濟繁榮的見證,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一共五米多長的畫卷中,描繪了數量龐大的人物以及各種動物、房屋、橋樑、城樓等等,體現出了北宋建築的特徵,具有非常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這幅畫中描繪的主要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就像是今天的趕集和商貿活動,大致分爲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

  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一般都講究速食,再加上平時工作比較忙,在家也沒有時間做飯,於是外賣行業就隨之興起。或許大家以爲外賣在當今社會纔開始流行起來,但其實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宋朝,外賣行業就已經十分發達了,在《清明上河圖》上就可以發現外賣小哥的身影,他端着兩個食盒剛從店家出來,不知道要去給哪家送外賣。

  這在宋朝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也有記載,宋朝的人們和現在也差不多,下了班之後不想自己做飯就會訂外賣,“市井經濟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菜蔬”就是很好的說明。並且在民間也有很多好喫的東西,夏天有麻腐雞皮、冰雪冷圓子、荔枝膏,冬天有旋炙豬皮肉、煎角子,一聽就讓人覺得胃口大開。

  甚至宋朝的皇帝都難以抵禦民間美食的誘惑,比如宋孝宗趙昚就經常叫外賣,後來因爲貪喫,喫多了民間的消夏良品而拉了好幾天的肚子。在一次觀燈節中,皇帝還叫了夜市上的“南瓦張家圓子”和“魚羹”的等夜宵,喫過之後非常滿意,還給了外賣小哥足足100文的銅錢作爲小費。

  雖然在宋朝並沒有手機,也不能網上訂單,所以只能派人到飯館點菜,而店家會主動送貨上門。爲了避免飯菜在中途變涼,所以在宋朝還發明瞭一種名爲溫盤的保溫工具,外形和現在的保溫飯盒也十分相似,層數也很多主要是爲了防止菜餚串味。在很多古裝劇中就可以發現這一食盒,在家人爲犯人送行的時候經常可以見到。

  雖然外賣在宋朝很流行,但是因爲送外賣並沒有交通工具,不能像現在這樣騎着電動車大街小巷的跑,所以古代的外賣小哥基本只能靠自己的雙腳到處走,所以在古代要想做好外賣小哥也實屬不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