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为什么不吃炒菜?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现代人吃饭讲究细嚼慢咽,对于菜品更是讲究。色香味俱全,食材也是经过千挑细选。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当然中国人也是在时时刻刻践行着中华饮食文化。在制作餐点方面,方法也是奇特百出,煎炒烹炸这种普通的方法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味蕾。说起中国的“炒菜”可以算是文化悠久了。不论大江南北,但凡炒菜都能闻到食物烹饪过程中的香味。各种炒菜也是层出不穷,就算一辈子都吃不完,那么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祖先们为什么不吃炒菜呢?

据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到,炒菜技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却很少吃炒菜呢?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铁锅尚未普及和植物油稀少。众所周知炒菜要先用锅等工具,宋代铁锅技术成熟,才得以普及,因此炒菜在唐朝极为不便。其次,唐朝产油量极低,炒菜技术不可能真正实现。明朝北美花生油才被引进中国,使炒菜在技术上更为成熟。其次,宋代开始流行吃蔬菜,炒菜是蔬菜加工最舒适的方式,宋代的烹饪技术可以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特征。

第二,唐朝食物种类不全,能够用来炒菜的种类很少。想吃西红柿炒蛋、地三鲜?这都是不可能的!西红柿、青椒、土豆、红薯根本没有,即使现在常见的大白菜、菠菜在古代都不是常见的蔬菜,原材料缺乏的年代,配料就更不用说了,这种情况下拿什么去炒菜呢?又怎能让炒菜走进千家万户呢?

第三,事实上,唐朝人的主食结构,主要是饼和饭。饼占据主要地位。 唐代的饼,种类比今天宽泛得多。除面糊以外的各种成型面食,都可以称为饼。而唐代人吃的最多且最具代表性的饼,有胡饼、蒸饼和汤饼等。当时的肉食,以羊肉为主,因羊肉膻味大,只能用胡椒去膻味因为当时胡椒的地位极高,价格也非常贵。相传李世民时期的御史如果出巡,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所以很少吃肉。但是唐朝的渔猎风气却是很盛,生鱼片却在那个时期流传了下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