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这种方法,你可能抱有怀疑的态度,觉得深埋怎么也会算作一种防盗的措施。古代的帝王,会设置很多个墓葬,让盗墓贼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只能一个个的去猜测。

历代的墓葬都是如何防盗墓的?

历史上,那些历朝历代皇帝的墓穴中,肯定是有机关存在的。但是这个所说的机关并不是像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那些“高级”机关,这种机关指的是古墓当中的一些防盗措施。再一个,其实存在机关的古墓基本上都是王侯级别以上的墓葬才会存在,其余大多数的墓葬是没有机关的。

那么,历朝历代的墓葬都是靠什么来防盗的?我们就具体的来看下他们的防盗措施。

一、不树不封。

从商西周一直延续到春秋的早期,中国古代的墓穴实行“不树不封”的这一原则,那么什么叫不树不封?所谓的不树不封,从字面意思上应该看的出来,就是在墓穴之上,不种树也不封土。让别人看不出来这里是有陵墓的,自然后世的那些盗墓贼也发现不了这里有墓穴,让他们无从下手。

除了商周之外,还有魏晋时期,他们吸取了汉代厚葬的这一教训,也实行过三代时期的不树不封这一制度。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元朝,元朝皇帝的墓葬,更加遵循这一原则,并且他的墓穴确实伪装的特别好,以至于到现在所有人都不知道元朝皇帝的陵墓到底坐落在什么地方。

二、深埋。

看到这种方法,你可能抱有怀疑的态度,觉得深埋怎么也会算作一种防盗的措施。这个深埋当然算防盗措施的一种,而且也极为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墓葬所在地,能让人不费什么力气就挖到了,这个墓穴还怎么隐藏呢?那些埋得比较深得,可能由于人们挖了好几天都没有挖到,所以就会误认为这不是墓穴所在地,从而放弃。所以这也是防盗手段之一,一般大型的墓穴都会深埋在地下的几十米以上,没有长期的恒心和毅力,是根本找不到在哪里的。

三、积石流沙墓。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就开始用沙子和石头来代替土,进行墓穴的掩埋。这种墓穴是非常难盗的,因为沙子不像土,沙子是会流动的。如果硬是要挖盗墓洞的话,挖一下,四周的沙子就会重新涌入,并且这里面不仅有沙子,还会有一些积石。这种小的积石小的能有几百斤,大的则有数吨重,紧靠盗墓贼的力量,是无法将这些积石搬走的。

四、自来石或者叫顶门石。

这种东西自汉代崖室墓出现以来,就一直被沿用。例如,清代皇陵的地宫,就是用的这种自来石。它的原理就是在门后面放置一根方形石柱,这根石柱会随着木门的关闭,自然下滑下来,在石门正好关闭的时候,这根方柱也正好卡到事先设置好的凹槽内,所以从外面是根本没有办法打开的。

五、以山为陵。

这种类型的墓葬是只有一条墓道的,他们会把墓道口封死,并且还会伪造一条墓道口。这让盗墓贼根本没有办法下手。例如,汉代的崖室墓,中山靖王墓,徐州周边的汉代楚王陵墓,唐代诸陵等。这些墓葬,除非动用国家的先进技术力量。否则,对于盗墓贼而言,绝对无从下手。

秦始皇陵

六、疑冢防盗。

古代的帝王,会设置很多个墓葬,让盗墓贼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只能一个个的去猜测。这种方法运用最得当的当属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之说。首先,先不管这个七十二疑冢是不是真的,但是这一做法,确实让不少盗墓贼都有疑惑。

我国的考古学家,就发现了这么一个疑冢,是宋代的吕大临的墓葬,这个墓葬有三层,前两层都是假的,只有第三层才是真的,古人的智慧真的是让人佩服。

吕大临幕发掘现场

七、除了这种物质上的防盗措施,还有精神意识上的盗墓措施。

统治者会想尽办法让那些盗墓贼知道,如果盗墓,是要得到墓主人的报应的。并且制定法律,盗墓贼一经发现,严格处理,从而起到震慑的作用。例如隋代李静训的墓葬,她的棺材上就写着“开者即死”四个字。看来这个是最有意思的,读来让人捧腹。

当然了,古代墓葬防盗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只是说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剩下的就不在一一列举了。其实从这几种方法就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的所想的方法还真的是非常的多,也非常的管用,不得不佩服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