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12月,河南省的總人口爲1.09億,已經接近了1.1億人口。至於河南省和山東省,到底誰纔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目前存在很大的爭議。今天,我們聊聊河南省的人口增長。在1949年建國初期,河南省總計有人口4000餘萬。在五六十年代人口增長明顯,迅速達到了7000萬以上。那麼,河南省的總人口在70年時間裏,爲何增長了7000萬呢?今天,我們從各個角度聊聊河南省的人口增長。

首先,我們聊一下古代歷史上的情況。在清朝歷史上,河南省的總人口一直維持在3000萬人左右。在電影《1942》中,曾經出現了這樣的臺詞:“河南有3000萬人,每人才分二斤半,夠喫三天。三天以後,咋辦?”其實,當時河南省的總人口並不是3000萬,而是3500萬人以上。那麼,當時爲何沒有出現人口迅速增長呢?我們聊聊當時的實際情況,首先是自然災害不斷,近現代歷史上,河南省地區飽受了蝗災、旱災和澇災的困擾,糧食產量很低。
在豫南和豫北、豫西的山區,由於灌溉手段單一,很多耕地得不到有效的灌溉,只能“靠天喫飯。”此外,由於軍閥混戰的原因,在軍閥的盤剝之下,百姓們的財產所剩無幾,根本無力養活更多的孩子。在豫南、豫北等地,還出現了大量的土匪。言而總之,缺乏一個安寧的大環境,百姓們無法實現安居樂業。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建國的初期,河南省各方面的問題很多,在豫北地區仍盤踞着大量的土匪,在豫東地區,出現了土地鹽鹼化和黃泛區的問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我國開始了圍剿土匪、治理黃河等工作,爲此還專門成立了平原省。經過兩三年時間的努力,土匪被基本肅清。黃河氾濫和決口的勢頭被遏制,豫東地區的百姓們不再擔驚受怕。
在很多山區,由於條件有限,很多土地無法灌溉。五六十年代,各級幹部領導羣衆,開始修建一系列的水利工程,樹立人定勝天的精神。例如著名的紅旗渠,就是最好的代表。對於土地鹽鹼化和沙丘的問題,仍有幹部起到了帶頭作用,經過艱苦奮鬥,這些難題被基本克服。

由此可見,在五六十年代,隨着土匪肅清、黃河治理、開鑿水利工程、防止土地沙丘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河南各方面的局勢已經非常穩定,開始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從50年代後期,河南省的人口增長比例開始逐步提高,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了70年代的前期。隨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百姓們有能力養活更多的孩子。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非常重要,那就是科技的發展。
隨着科技的發展,很多技術被運用到了農業生產中。例如農藥和花費的使用、拖拉機投入農業生產等等,農業產量開始迅速增長。隨着糧食產量的提高,按照當時的水平,已經不存在喫不上飯的問題。按照父輩的回憶,雖然當時的物質文明不算太好,但最起碼能喫飽飯,雖然並不是白麪。

從50年代到70年代的人口增長比例來看,增長的數量非常大。這一情況在70年代中後期開始逐步下降,對於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們來說,家裏的兄弟姐妹都比較多。但對於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們來說,家中兄弟姐妹的數量明顯下降。這裏面的原因很多,也非常複雜。目前,河南省的人口增長比例,與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經下降了很多。
但是由於人口基數太大,因此河南省仍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實人口增長比例下降的原因很多,在五六十年代,僅僅考慮孩子的喫穿就可以了。但撫養新一代的孩子,需要方方面面的開支,如果沒有雄厚的家底,根本無力養育更多的孩子。這樣的情況並不僅僅出現在河南省,在全國大部分省份都是這樣的情況。

從1949年的4000餘萬,到2018年的1.09億,河南人口增長了將近7000萬。人口迅速增長的背後,是一個安寧穩定的社會大環境。換而言之,在新中國建立以後,爲人口增長提供了條件和保障。我們順便聊一下南亞各國的情況,在七八十年代,印度、孟加拉等國家中,每個家庭基本上都有七八個孩子。進入21世紀以後,新一代的夫婦也不願意生育更多的孩子。很多新一代南亞家庭中,一般只有三四個孩子。
一方面是撫養孩子成本的增加,家庭無力承擔。另一方面,女性不願意被生孩子束縛,希望擁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從這個方面來看,世界各國新一代年輕人的觀點都非常接近。很多國家的人口增長率都在下降,一些西方國家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鼓勵生育和撫養成本是一對無法解決的難題,這是世界性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