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授为喜欢《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送福利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听”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

读书或看影视剧的时候,您或许看到过“情深不寿”的说法,难道是说用情太深就会影响健康?人都有七情六欲,一定要憋着吗?这“七情”指的是什么?在今天的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七情”指的哪七情?

中医里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素问·气交变大论》中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也就是说,《黄帝内经》认为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有情绪是正常的事情。人的体质、年龄不同,情绪变化会有所不同。在《内经》的体质分类中,火形人易怒,怯懦之人易惊。《灵枢·天年》中提到:“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认为人到六十岁,心气衰退,容易出现悲伤忧郁的情绪。

“七情”对人体有害吗?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情绪不仅受外界事物影响,同时与五脏相对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适当的情绪变化有利于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过度的情绪变化会引起气机运行失常,进而伤及脏腑,引发疾病。

:人逢喜事精神爽,喜实际上是事遂心愿,或者是自觉有趣,这样产生的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情绪。喜可以调节我们抑郁、焦虑的情绪。但同时,《黄帝内经》上说:喜伤心。喜与心相对应,这里的喜,指的是过喜,过喜可能引发喜笑不休,“喜则气缓”,过喜会使人心气弛缓,精神涣散。《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熟悉,这便是乐极生悲的写照,所以喜是好的,但“过喜”则不可取。

:怒其实是愿望未达成、或者行为受挫了,这个时候可能会产生的怨、恨、不满的情绪。《黄帝内经》上说:怒伤肝,怒气直接影响着肝,而肝藏血,发怒的时候肝血、气血往上冲往上涌,这种情形对健康是很大的威胁。

:如果你反复地思考一件事,但苦苦没有答案,此时就忧愁了。《黄帝内经》说:忧伤肺,一个人如果总是忧愁,总是悲伤,容易导致人的精气神消耗,林妹妹恰是如此。

:思是偏于一种中性的情志,有时积极,有时消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古人把梦看做思的延伸。《黄帝内经》说:思伤脾。思虑过度会影响到脾胃,一个人多愁善感,总是在考虑问题,往往造成不思饮食,或者饮食不和。

:悲和忧有什么不同呢?忧是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悲是不好的事情发生后产生的情绪。《黄帝内经》说:悲则气消。忧伤、悲伤容易导致人的精气神消耗。这种情绪会伤害到肺。

:恐往往在我们受到外界刺激之后产生,跟我们内在脏腑的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黄帝内经》说:恐则气下,恐则气乱。恐伤肾,恐惧的时候人的气往下走,首先影响到肾,肾在下方。“吓得尿裤子了”,正说明恐影响到了肾。

:人在受到惊吓时会尖叫,我们也总说“吓一跳”,惊则气乱,由于惊导致气机紊乱,受惊吓以后,人的心气就无所依附,会表现出四肢瘫软,走不动路。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若要减轻情绪对人体的影响,最根本的仍要修心养性,恬淡内守。

生活里会有挫折、有挑战,情绪波动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也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调适自己,放松心态,乐观豁达地生活。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百家讲坛

《解读长寿篇》

播出时间:3月20日-4月8日 12:0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于毅 陈皖宁(实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