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的時候,離合跟剎車應該先踩哪一個?老司機:正確的這樣做!

減速的時候肯定是要先踩剎車的,踩下離合器踏板,車是無法達到減速的目的的,本質上等同於空擋滑行,正常減速時是沒必要去踩離合器踏板的。

只有完全停下車或緊急剎車的時候,在車即將停下前才需要踩下離合器踏板,並掛入空擋,同時拉上手剎。踩下離合器踏板的目的是爲了切斷髮動機的動力,避免發動機因爲車停下而熄火。

如果先踩離合器踏板再踩剎車,就會失去發動機和變速箱形成的聯合減速作用,多彎道路、山路、賽道駕駛中必須用到的Heel & Toe(跟趾降擋)駕駛技術,正是爲了通過降低擋位,依靠擋位之間的落差來輔助減速。

緊急剎車時,正常人也不可能第一個想起去踩離合器,而必然是先去踩剎車。如果在前方沒有任何障礙的情況下,先踩下離合器再踩剎車會有什麼效果呢?最明顯的效果就是減速不足,如果採取緊急剎車的方式,ABS系統也會很容易啓動,早期沒有ABS系統的車,如果這麼操作車輪早就鎖死了,也許輪胎也會冒起青煙。

摩托車、汽車和自行車、火車剎車時最大的不同就是,摩托車、汽車可以通過擋位的降低來輔助減速,採用CVT變速箱的也是有一定輔助減速作用的,只是作用會小很多。火車有減速齒輪箱,但是沒有變速箱,電驅動列車也是如此,而自行車雖然有變速機構,但是自行車減速時已經處於滑行狀態了,應該沒有人會傻到一邊蹬踏着腳踏板、一邊剎車的地步。

自行車後軸內部是有俗稱“千金”的傳動控制機構的,作用類似於踏板摩托車CVT變速機構中的“甩塊”。就是向前騎行時後軸內部的的“千金”會彈起,此時蹬踏產生的驅動力就可以作用在後輪上,停止蹬踏時那些與後軸呈軸向安裝的“千金”就會馬上倒下,所以我們纔可以騎着車滑行,因爲此時轉動的後軸和鏈輪之間已經處於斷開的狀態。

自行車的變速機構只有在加速時才需要用到,減速時首先就必須停止蹬踏動作,這時就相當於汽車的空擋滑行,但是鏈輪卻是停止轉動的,所以這時就算撥動變速也無法變換其他速比,就相當於踩住離合器踏板去換擋。

火車自重極大,慣性自然也是巨大的,而火車剎停距離長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隻能“空擋滑行”,因爲無法通過降擋的方式來輔助減速,再加上軌道和車輪之間的摩擦力遠遠低於橡膠輪胎和乾燥柏油路面之間的摩擦力,所以火車在很低的速度下剎停,都需要很長的距離。

假設車速80公里/小時之下,擋位掛在最高擋,這時迅速踩下剎車踏板,在車即將停下前踩下離合器踏板完全停下車,會是剎車距離最短的嗎?那也肯定不是。因爲雖然沒有空擋滑行,但是發動機和變速箱幾乎沒有參與到輔助減速的過程,如果是自動變速箱就會自動逐一降低擋位,不可能一直固定在最高擋位。

手動擋想要通過逐一降擋的方式輔助減速,就必須學會“跟趾”降擋的技術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其實不復雜,視頻教程是很容易找到的。簡單的說就是右腳先踩剎車,左腳再踩離合器,同時降低一個擋位,換擋桿處在空擋的瞬間,右腳的腳尖保持踩住剎車踏板,腳跟則空踩一腳油門,在發動機轉速完全下降前完成降擋,並完全鬆開離合器踏板。訣竅就是離合器不能松得過快,空踩的一腳油門也不能太突兀,一切都以流暢爲原則。

空擋的瞬間需要空踩一下油門,主要原因是每降低一擋,齒輪比率都會被放大,比如常見的五(前)擋手動變速箱,五擋的齒比都低於1,四擋的齒比基本都是1,三擋的齒比就接近1.5了,二擋通常就接近2了,而一擋就超過三了。如果以樓梯打比方,五擋只會比四擋略高一些,而四擋就要比三擋高一些了,三擋和二擋之間的差距更大,二擋和一擋之間的差距則是最大的。

如果靠降擋來輔助減速,五降四時,由於兩個擋位之間不會形成太大差距,所以轉速並不會有過多的上升,空擋瞬間輕補一腳油門就可以了,四降三補的油就要多一些,因爲轉速的上升會比較明顯,三降二難度就更大了,補多少油,離合器何時鬆開就要靠反覆練習了。二降一是沒什麼必要的,因爲三降二後,車速基本就不剩下多少了。

如此操作既不是空擋滑行,也不會對離合器、擋位齒輪的同步器造成任何不利影響。相比於不動擋位一腳剎停的同時再踩下離合器,對離合器的損害要小得多,那樣離合器會承受很大的壓力,很容易出現明顯的頓挫,對發動機也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