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孩子三歲的年齡,是最令家長頭疼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上幼兒園,也學會了去頂撞家長,不聽家長的話。

很多孩子還有了逆反心理,家長讓孩子去睡覺,孩子偏要玩玩具。於是很多家長不得不使出殺手鐧,用武力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很多家長對這種教育方法樂此不疲,但卻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亮亮正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每天上躥下跳,讓媽媽頭疼不已。爲此媽媽沒少打他,可是越打越皮。甚至就像在故意和你作對一樣,媽媽不讓做什麼就偏偏要做,每次都屢教不改。

後來媽媽和閨蜜說起這個事情,閨蜜告訴了她一個很有用的方法“後果體驗法”。

什麼是“後果體驗法”?

後果體驗法顧名思義,就是讓孩子體驗做錯事的後果,讓孩子知道犯錯誤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孩子不愛學習,只想看動畫片,家長可以給孩子規定一個規則。比如每天孩子只可以看一個小時的動畫片,如果超出了這個時間,第二天孩子就失去了看動畫片的權利。

這種方法孩子會更受用,也更聽話,孩子爲了第二天可以看到動畫片,每天都只看一個小時。

“後果體驗法”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1)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小的時候是懵懂的,家長讓做什麼就做什麼,自己沒有主見,等到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有了叛逆心理,想要和家長反着來。“後果體驗法”會讓孩子改掉壞的行爲,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喜歡將玩具到處亂放,家長就要讓孩子知道,這個壞的行爲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下一次孩子就會將玩具放回原來的位置。

孩子不愛刷牙,需要家長每天督促,那麼就讓孩子知道不刷牙就會長蛀牙,牙齒會疼痛,這樣孩子就會養成勤刷牙的好習慣。

(2)思考能力更強;

有些孩子過於依賴家長,做事情沒有主見,自主意識非常差。而“後果體驗法”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思考,思考做錯事情要承擔什麼樣的後果,怎麼做纔是正確的。

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獨立思考的能力越來越強,減少了對他人的依賴感。孩子懂得思考,那麼在成長的道路上會更加順利,進步的空間也會更大。

(3)孩子會更懂事;

當孩子犯錯誤時,很多家長第一時間會去批評孩子,但是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所以下一次還會犯相同的錯誤。而”後果體驗法“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究竟哪裏做錯了,這樣孩子就會改掉這個壞行爲,避免下一次犯類似的錯誤。

長此以往孩子會越來越懂事,能夠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

孩子犯錯誤,家長有哪些錯誤的教育方式?

1)對孩子打罵;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難免的,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理解能力和行爲能力都比較有限,很多時候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犯錯誤了。

如果家長對孩子打罵,孩子會對家長產生恐懼心理,即使孩子這次不犯錯誤,也是被家長的威嚴嚇到了。

2)幫助孩子找藉口;

孩子的爸爸媽媽通常會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當孩子犯錯誤,會有一個家長來替孩子開脫,幫孩子說話。

但孩子犯錯誤,家長幫助孩子找藉口這個行爲,會助長孩子的歪風邪氣。孩子看到有人爲他撐腰,便更加的肆無忌憚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難免的,家長要有耐心,對爲孩子講解分析,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了。不要直接對孩子打罵批評,這樣只是解決了眼前,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