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是一個保鮮期很短的職業,因爲很容易因爲歲數的增長從而使自己的演藝事業步入低谷期。

而這也是爲什麼早前的時候。作爲中生代女演員代表人物的海清會在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發表那一番“中生代女演員”言論。


呼籲各界導演給予她們這個年“中生代女演員”更多的機會。

其實海清說的那一番話的確不無道理。

女演員的外貌即是她們的優勢也會成爲她們的劣勢。

年輕時候能夠迅速躥紅,但是歲數大了的時候很容易被別的年輕姑娘搶走了風頭。


所以女演員們在剛剛走紅之後都會抓住自己當紅的機會,趕緊順風而上。

但是在80年代的時候卻有一位女演員在事業正紅的時候。

放棄自己大好的順風局出國深造,爲此甚至“拋棄”自己新婚的導演丈夫。

她名爲張瑜,說起這個名字不知道多少人能有多少人記得!

在上世界80年代的時候,16歲的張瑜因爲出演電影《一分之爭》從而進誒演藝圈。

但真正成名還是要在她年僅23歲時候憑藉一部名爲《廬山戀》的電影。

火遍全國,成爲不知多少少男心目中的初戀情人。

而且這部電影還創下“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當時因爲《廬山戀》這部電影的大火,很多人在遊玩廬山的時候心裏或多或少都希望自己能夠來一場偶遇。

憑藉這部電影大火之後,當時大紅的張瑜並沒有像常人那樣沉浸在成名後的喜悅之中。

而是深感憂慮,覺的憑藉自己現有的才華,還支撐不起萬丈高樓。


於是張瑜就把這種想學些的心思告訴了當時和她一起搭戲飾演《廬山戀》的郭凱敏。

郭凱敏在聽到張瑜的想法之後於是就把張瑜介紹給了自己的好友著名導演張建亞。

見一個這麼年輕漂亮又剛剛躥紅的張瑜,張建亞當然是十分的願意傾囊相授。


在兩個人的交流的過程中兩人,因爲在電影中有太多的共同話題。

於是兩人就此好上,要不然怎麼說感情其實是個其妙的東西。

雖然摸不着,但是她來的時候你也擋不住。

在1984年的時候,一個擁有滿肚才華,一個年輕美貌名氣還很足的當紅花旦的兩人邁進了婚姻的殿堂。


在張瑜和張建亞結婚還沒過多久,有一次她聽到北京電影學院要開一個明星班。

急於渴望知識的張瑜立馬想去報名,結果卻被當時北京電影學院院長謝飛一句玩笑話。

直接讓張瑜有了出國留學深造的想法。當時謝飛對張瑜講道:

“你是個那麼出名的明星了,誰敢教你呢?你應該去美國好萊塢。”


就是這一句話讓張瑜如鯁在喉,深深的卡在哪裏,經過深思熟慮之後。


當時一門心思想提高自己底蘊的她立馬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自己的導演丈夫張建亞。

聽到這話還處在新婚燕爾的張建亞內心當然是一百個不願意。

但是架不住愛人那哀求的眼神,做好作罷同意。

在1985年的時候在機場來了一個深情的擁抱之後。


張瑜只留下一句:

“等着我,我學成後就回國”

就去到了美國,都說人在他鄉爲異客,何況是異國他鄉。

在學習的過程中張瑜只好一邊做家教一邊學習,當時張瑜身上最窮的時候一度只有10美元。


而且這10美元還被小偷光顧了,身無分文的她不知該找誰傾訴。

和丈夫不現實,因爲當時打個電話比這10美元還貴。

只能是大哭一場然後捱餓等兩天之後那一筆家教錢。

學習的過程是痛苦的,唯一讓張瑜開心的就是和張建亞來往的書信。

每次受到張建亞的書信,張瑜都能開心好幾天。

但是當時單純的張瑜想不到的是,愛情這東西經受不了時間以及寂寞的考驗。

在長時間的分離之中,兩人的這段感情最終以離婚收場。

婚姻雖然結束了,但是好在學習的成果好處多多。


歸國之後的張瑜先後主演過電影《巴山夜雨》、《小街》、《知音》、《雷雨》等影片,獲得過“百花獎”、“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獎。

一得一失之間對於錯之能留給時間來驗證。

如今成名已久但以62歲的她至今還是單身一人無兒無女。

值得嗎?我也不知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