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談判小組成員,王蓓表示:“中農集團在充分調研國際、國內鉀肥市場情況、研判後期走勢,積極與國際鉀肥供應商接觸,按照全球市場價格均線下移的情況來看,預計新的談判價格也會有所下滑。通過訪談記者發現,國際鉀肥市場依舊維持着供大於求的局面,全球產能持續增加,需求端遭遇疫情間接影響有所減弱。

大合同談判博弈中,全球價格下移存在利好

作爲我國重要的農用物資,鉀肥的生產、銷售及貿易都受到行業的關注,特別是在我國全年需要保持一定數量進口鉀肥補充的現狀之下,加之疫情全球擴散導致肥料進出口貿易面臨新挑戰,2020年度海運鉀肥聯合談判更是備受關注。近日,隨着聯合談判小組開始談判的消息傳出,市場上也隨之流傳了衆多傳言,大家紛紛對大合同做出了不同的猜想。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農資春季市場“雲享會”鉀肥專場公益直播中,鉀肥產、供、銷產業鏈內不同專家對國內生產情況進行了介紹、對全球行情進行了分析,同時對後市進行了預判,通過在線分享的方式,對現階段鉀肥市場進行了剖析。通過訪談記者發現,國際鉀肥市場依舊維持着供大於求的局面,全球產能持續增加,需求端遭遇疫情間接影響有所減弱;氯化鉀價格出現回落,全球市場價格均線下移,對正在進行中的中國大合同談判存在利好。

國際市場:

大合同談判博弈中,全球價格下移存在利好

全球產能持續增加

產量或有不確定性

衆所周知,鉀肥行業是一個產能過剩和產能高度集中的行業。根據IFA的數據統計,2019年全球鉀肥供應量產能增長至5000萬噸K2O,需求量在4290萬噸K2O左右,產能過剩量710萬噸。2020年,隨着俄羅斯、白羅斯、加拿大新增產能的不斷擴產,預計全球供應量產能進一步增長至5230萬噸K2O,需求小幅增長至4390萬噸K2O,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過剩量840萬噸。雖然全球產能持續增加,但英國商品研究所(CRU)預計,2020年全球氯化鉀產量將有小幅下滑。 “2019年四季度以來,全球主要的鉀肥供應商大都宣佈了減產計劃,到目前爲止已經累計接近350萬噸。這些應對市場變化的措施,也對2020年全球氯化鉀的產量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CRU高級分析師鞠昊表示,“就當前來看,新冠病毒對全球氯化鉀產量影響不大,主要生產商的生產仍在有序進行。”

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蓓告訴記者,目前除了ICL在西班牙的鉀礦因處於重疫區、被迫減產約60萬噸左右之外,其他的鉀礦多處於人口稀薄、疫情較輕的地區,全球供應商都普遍表示,爲保證全球糧食生產安全,在防控疫情的同時維持產量的穩定,預計整體供應量基本穩定。同時,出於對後期歐美港口物流效率下降的憂慮,部分供應商正在考慮進一步加大向中國港口保稅倉的裝運量,將中國港口作爲物流中轉地,便於更高效的向其他需求國供應貨源。“這一情況也從側面證明了目前中國國內情況的穩定。”王蓓強調。

需求端遭遇間接影響

供應商庫存壓力較大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全球鉀肥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供大於求局面。鞠昊介紹到:“2019年全球氯化鉀需求出現了明顯下滑,下滑到6200多萬噸的水平,相比2018年減少了大約6%,氯化鉀的需求量減少了接近400萬噸,這也是近5年來全球氯化鉀需求降低最多的一年。”王蓓也提出:“在過去的一季度裏,農資行業面臨了重大的挑戰。具體到鉀肥市場來說,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擴散對國際鉀肥供應鏈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物流效率的影響,對於供應和需求端也會有一定的改變,更多的可能還是在需求方面。

記者瞭解到,當前疫情對鉀肥需求的影響,更多是通過影響發運形成的間接影響,尤其是主要進口國的港口裝卸和發運能力。

印度市場於3月初啓動了新的鉀肥進口談判,隨後隨着疫情擴散,政府宣佈封國,多個港口宣佈不可抗力。儘管印度政府表示將繼續進口化肥等農資產品,但港口勞動力不足,很多供應商開始擔憂卸率的問題,新增的進口量減少。由於印度沒有鉀肥自給產能,國內鉀肥現貨庫存正在減少,基層現貨分銷價格出現一定上漲。“3-4月是印度的用肥旺季,目前印度國內多個化肥工廠關停,原料需求減弱,加上蝗災等因素,我們推測印度國內或許會出現用肥旺季短暫、整體需求減弱的情況。”王蓓表示。

同樣作爲鉀肥需求國,巴西現階段也出現了同樣的封城、物流受限的現象,內陸汽運減少35%,化肥運不進去,大豆運不出來,導致產業鏈不暢。同時進口港口也出現了人工不足、裝卸率較低的情況,新增進口停滯。而歐洲是目前疫情擴散較爲嚴重的地區,多國封國,物流受限,部分經銷商擔心後期現貨供應不暢,出現了囤貨行爲,歐洲目前現貨價格略有上漲。

對於後期國際市場的需求情況,王蓓提出:“還要看疫情防控的情況。”就目前來看,一些需求大國因物流不暢減少了新增進口量,導致其國內市場出現現貨短缺、價格上漲的情況,同時其進口量的持續減少也給國際供應商帶來了較大的庫存壓力

國內市場:

國產鉀供應充足

進口資源補充價格持平

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鉀肥行業分會的副祕書長周月介紹,疫情期間,鉀肥生產企業和鉀肥經銷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產復工,開足生產馬力,調動進口資源,確保了春耕用鉀肥的供應充足。

大合同談判博弈中,全球價格下移存在利好

“截至2月底,國內三大百萬噸級鉀肥生產企業全部開工;3月初還有部分中小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周月表示,“目前國內鉀肥生產正常,鐵路發運良好,價格基本穩定,供應保障有力。”記者瞭解到,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爲鉀肥生產的龍頭企業,今年以來生產和銷售一直正常運行,日產量達到1.5萬噸以上,鐵路日發運量0.7-0.8萬噸/天。據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市場規劃部主任馮立介紹,羅鉀目前的生產、運輸情況都正常,庫存也處在合理水平,雖然在疫情期間難免受到一些影響,但是通過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把影響降到了最低。格爾木藏格鉀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麗則表示,藏格鉀肥原計劃3月初恢復生產,爲了春耕保供,公司將復產時間提前至2月26日。目前藏格鉀肥日產量已達5500噸,鐵路發運也基本平穩正常。

進口鉀方面,記者獲悉,目前港口庫存在400萬噸左右的歷史高位。同時,1-3月預計有40萬噸左右邊貿新增進口鉀肥,同比增長29%左右,4月預計還會有一部分新增到貨。

需求方面,鉀肥在國內的消費構成大約是70-80%左右作爲複合肥原料,15-20%左右作爲化工廠原料,5-10%作爲農用直接施用。由於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各地積極引導復工復產,春耕生產得以有序進行。業內人士分析,今年鉀肥整體需求受到的影響有限,全年鉀肥需求量維持在1500萬噸左右。

整體而言,目前來看今年春季國內鉀肥供應量較爲充足,與氮肥、磷肥相比,國內鉀肥成交價格即使在2-3月的用肥高峯期也始終維持平穩,只有東北地區的進口大顆粒鉀肥出現過短期的供應短缺,有過短暫的漲價情況,隨着邊貿進口供應和國產鉀擠壓顆粒的補入,缺口也得以彌補。

氯化鉀價格出現回落

大合同談判備受關注

衆所周知,海運鉀肥聯合談判的結果,不僅僅是國內鉀肥的一個風向標,也是整個國際鉀肥價格的一個風向標。

方麗告訴記者,2018-2019年國內鉀肥市場價格整體處於攀升狀態,但2019年開始鉀肥市場價格由高端直線下滑,預計2020年在國內鉀肥市場供需矛盾仍舊較爲突出的情況下,市場價格走勢將與2019年低端價格持平,波動幅度相對有限。“但仍需要關注的是2020年中國鉀肥的大合同談判價格”方麗強調,“大合同價格將決定了國內進口鉀的成本價,如果大合同簽訂的價格大幅下調,則預示國內鉀肥市場價格將在成本價格的基礎上有上下波動。”

據瞭解,目前全球主要市場的氯化鉀價格出現了明顯的回落。巴西大顆粒鉀肥價格從2019年初的350美元CFR大幅下降到目前220-225美元CFR,降幅超過35%。東南亞標準價格也從2019年初的300美元左右下滑到目前235-265美元CFR的水平,下滑了大約17%。“全球都期待着中國2020年鉀肥大合同結果的出臺。當前形勢對中國鉀肥談判還是很有利的。”鞠昊分析到,“中國距離上一次大合同簽訂已經過去了18個月。上一次因爲印度優先於中國簽訂合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談判的節奏和結果。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鉀肥進口量是印度鉀肥進口量的兩倍,同時有鹽湖鉀肥、羅鉀、藏格等一批國內鉀肥生產企業作爲壓艙石,在國際鉀肥市場上佔有更大的權重和話語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鉀肥進口企業和國際鉀肥供應商會達成符合雙方利益的2020年鉀肥合同,爲全球鉀肥市場定下主基調。”

作爲談判小組成員,王蓓表示:“中農集團在充分調研國際、國內鉀肥市場情況、研判後期走勢,積極與國際鉀肥供應商接觸,按照全球市場價格均線下移的情況來看,預計新的談判價格也會有所下滑。談判達成之後,港口會有大量保稅庫存得以釋放,預計全年鉀肥供應充足。

END

編輯 | 心怡

監製 | 魏萌

中國農資傳媒

如有轉載請聯繫管理員

大合同談判博弈中,全球價格下移存在利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