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空間——後非遺時代的大運河敘事”展覽已於2019年10月27日開幕。此次展覽由北京時代美術館主辦,華熙國際、華熙LIVE協辦。邀請到26位/組藝術家,30餘件作品。


北京時代美術館,十年來持續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爲非遺提供了展示平臺和文化創新力量。此次是國內當代藝術領域對於大運河主題的首次展覽,我們看到藝術家們對承載着東方文明和命運的大運河有着非常多的關注。

希望這個展覽能夠讓大家看到藝術家們對中國大運河的呈現和表達,參展藝術家的年齡從40後到90後的時間跨度,雖然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和創作,呈現出來的藝術形式和創作媒介也十分不同,但我們處在同一個時代裏,在同一個空間中,我們講的是同一個故事。突出了展覽的主題“共同空間——後非遺時代的大運河敘事”。

——肖戈

展覽現場,策展人肖戈與參展藝術家石青、葉楠(無關小組)進行了精彩的講話,更有北京時代美術館館長、華熙國際投資集團董事長趙燕女士對展覽進行致詞。


開幕到場嘉賓及藝術家合影


策展人 肖戈


策展人導覽


策展人導覽

嘉賓及藝術家現場訪談

您怎麼看待大運河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解讀,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係?

趙燕

北京時代美術館館長、華熙國際投資集團董事長

答:我認爲中國的傳統文化無論在什麼語境下都是我們的根。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大運河,這種傳統文化要用一種新的形式展示出來,要引起更多年輕人的關注與熱愛,這樣才能傳承下去。

這個展覽非常有特點,首先抓住共同空間四個字。今天的中國社會是年輕人的,80、90後是在互聯網裏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的共同空間其實就是網絡,我們要通過這個共同空間和大運河文化重新回到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中來,不要光是文化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我們這次的展覽形式,不是簡單的圖片展或單純的藝術家做策展,更多運用了新媒體、新技術。90後的青年藝術家作品跟時代是合拍的,我認爲這個展覽是把現在的年輕人和我們整個民族文化拉近的一座橋樑。

北京時代美術館館長、華熙國際投資集團董事長 趙燕

費俊

參展藝術家

答:大運河是一個公衆的話題。在美術館做這樣的展覽,有很特別的意義。和普通的展覽區別在於,把本地文化用當代藝術化的形式呈現一個展覽,很有吸引力。我自己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感興趣,也在利用藝術包括科技等不同手段來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今天的我們回看我們的文化,不去強調文化的差異性,而是能給普通的觀衆帶來更多的啓示,讀懂文化遺產與當代的關係。


費俊 《睿·尋》2019

您是如何理解大運河的?

石青

參展藝術家

答:其實大運河的意義遠非申遺和藝術能比的,申遺只是展現了它的一個方面。大運河是中國之前最大的國家項目,就像今天的各種港灣一樣。因爲有了大運河反而建構了運河兩岸的城鎮、商貿、空間之間的關係以及南北交流的方式。在這一方面來講,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對於藝術來講,藝術家應該把大運河當做一個指引。


石青 《大運河的能源地理之二:速度圖像與能量的消失》 2019

是什麼吸引您來參加這個展覽?

葉楠(無關小組)

參展藝術家

答:水或者水利工程是整個中國或者說很多國家和地區很重要的基礎,因爲很多地區沒有水。對中國來講也是一樣,水是我們關注很久的主題,相同的關注點驅使我們來參加展覽。

無關小組 《共生》 2013

章燕紫

參展藝術家

答:2013年,我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大運河”,在還沒有開始前就已經開始考慮加入了。當時覺得能夠參加這一次展覽很有意思,因爲以前大運河裏面是有水的,現在都幹了。對我而言傳遞文化比較重要。

章燕紫 《炁》2013

張有魁

參展藝術家

答:這次展覽的主題和我創作脈絡特別契合,因爲我之前做了很多與水相關的作品。我利用礦泉水瓶做了大河的場景,是大運河創作背景依託之下的產物。所以不僅能夠讓這件作品在新的地方展示,也是我創作脈絡的一次昇華。

張有魁、金善珍《River》 2019

參展藝術家名單(A-Z):白崇民、陳琦、陳陳陳、費俊、何昊遠、何雲昌、黃銳、梁銓、李勇政、劉佳玉、馬軍、彭小佳、邱志傑、宋冬、史金淞、石青、石若宜、壽盛楠、王寶菊、無關小組、吳瑋禾、 徐冰、張有魁/金善珍、章燕紫、張琪凱、鄭路。


徐冰《大運河》 2013


宋冬 《印水》1996

白崇民 《千里赴約》2011-2012

攝影:白相文、曹書嶽、向振華

展覽地點

北京時代美術館1-4號廳

(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69號華熙LIVE東北角)

展覽時間

2019.10.27-11.27

開放時間

10:00-22:00

(每週一閉館,21:30停止入場)

主辦單位

北京時代美術館

協辦單位

華熙國際

華熙LIVE?五棵松

特別鳴謝

顧博

硃砂

徐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