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是非常愛攀比的。很多孩子都覺得自己的父母是最好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也都是最好的。但是隨着孩子和社會的接觸,他會逐漸的發現,自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甚至很多時候,自己家都不如別人家。而此時父母給到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格局影響會非常大。


我上小學三年級,這一天是他十歲的生日,他請了全班的學生去他們家參加他的生日party。到了我家,同學們才發現他家非常富有,住在別墅區,有一棟三層的大別墅,還有花園、游泳池等等。這場party同學們都玩得比較盡興,只是有些同學再回到自己家裏的時候,內心就有一些想法了:“爲什麼我們家房子這麼小呢?”


“爲什麼我們家房子很小?”家長的不同回答,對孩子格局的影響很大

“因爲我們家比較窮。”決定了孩子的自卑格局

甜甜回到家,興高采烈地向父母描述着我家的大房子,然後再看到自家80幾平的房,感慨了一句:“爲什麼我們家房子很小?我的房間還不如我的一個廁所大呢。”媽媽在一旁回答道:“那是因爲人家有錢,我們家窮。”甜甜聽完之後,心情瞬間覺得非常低落,覺得自己很不如我。


孩子對金錢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概念,但是通過外表的觀看,他也能夠知道好與差,然後以此來判斷窮與富。而父母直接告訴孩子家裏窮,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內心便會覺得很自卑。這也造就了孩子的自卑格局,這樣的格局可能會跟隨孩子一生。

“你現在住的房子大小和你的出身有關,你未來住的房子大小和你的奮鬥有關。”

決定了孩子的勤奮格局

俊俊回到家也好奇的問媽媽:“爲什麼我家的房子那麼大,我們家的房子就很小呢?”爸在旁邊很淡定的說:“房子的大小和你們倆都沒有關係,你們只是因爲出生不一樣,所以所在的家庭不一樣,住的房子大小不一樣罷了。就現在而言,房子的大小,和我們有關,但是未來你住的房子大小就和你的奮鬥有關了。”俊俊聽完,若有所思。


孩子不應該爲父母的貧窮買單,尤其是在孩子的格局上。要是父母告訴孩子,現在的這一切並不是由孩子決定的,但是孩子的未來是由他自己決定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未來很好,有了對比,他便有了奮鬥的目標。

“一家人的幸福,和房子的大小並沒有太大關係。” 決定了孩子的家庭幸福認知格局

小編回到家,媽媽問小編玩的怎麼樣?小編說:“我好幸福呀,住着好大的房子。”媽媽在一旁也聽出了小編攀比羨慕的味道。便問:“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幸福比較重要,還是房子比較重要呢?”小編想了想:“肯定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最幸福啦。”媽媽這句話告訴小編:一家人的幸福和房子的大小,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很多時候孩子在攀比,其實只是看到了別人的優勢,並沒有看到自己的優勢。而的沉浸在別人有,自己沒有的心情裏,孩子的心情自然會變得不愉快。但若是孩子發現自己也有屬於自己的優勢,屬於自己的幸福,那麼孩子便會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父母的回答,也決定了孩子的家庭幸福認知格局。


孩子愛攀比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比房子大小,比家庭富有,比穿衣是否是名牌等等。家長不必的裝面子,也不必的嫌棄自己家。重要的還是告訴孩子這其中的原由,以及想要得到這些需要付出哪些努力。孩子的格局,就在父母的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中逐漸養成的。

如果你的孩子問你這個問題,你會如何回答呢?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育兒故事,請記得關注我們,更多母嬰育兒知識,等你來討論。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或你身邊的親人朋友有幫助,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人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