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海解放,作恶太多的杜月笙为了自己的性命安全,不得不离开这座关系他半生荣辱的城市,而这也意味着曾经叱诧风云、名震一方的黑帮大佬杜月笙不复存在。

由于逃离的太过匆匆,杜月笙举家迁往香港时,变卖得来的总资产不过一共三十万美元,外加宋家人那里还有他的十万存款,一共加起来也不过四十万美元。这对于曾经手头流过数以亿计财富的杜月笙而言,其心理落差不言而喻。

老年在香港的杜月笙由于有一大家子要养活,所以生活得相对拮据。但实际上,杜月笙家中有个欠款箱,里面有许多人曾经向他借钱的借据,甚至仅仅里面一张欠条就值得其300金条。但是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并未告诉家人,因为以现今杜家的实力,去讨要欠款,不仅不会得到,反而甚至有性命之忧。所以杜月笙去世以后,无儿无女的孟小冬只得到了他两万美元的遗产。

这真的怪不得杜月笙,因为他的家人太多,孟小冬一个人得到两万美元,在家人中已经相对可观了。但是杜月笙仍旧放心不下,他仍要将仅存的七千美金分一半给孟小冬,故杜月笙死后,孟小冬一共得到了两万三千美元左右资产。

或许有人认为,这两万三千美元的资产虽然能解一时之困,但是始终会有花完的一天啊,那么孟小冬后来如何生存的呢?这里我们就必须要知道,孟小冬的另一个身份是京剧大家。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孟小冬从上海去北京不到一年,便风靡四九城,人送美誉“冬皇”。那时候孟小冬和梅兰芳走到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后来,孟小冬遭遇梅兰芳背弃以后,她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技艺,并拜与梅兰芳齐名的京剧大家余叔岩为师。

由于曾经梅兰芳让她彻底心死,故在师从余叔岩之时,孟小冬有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其曲折多舛的命运使得冬皇在艺术的殿堂登上新的高峰。

余叔岩一生只有两个弟子,一个是新中国京剧大家以及京剧改革家李少春先生,但是得到余叔岩京剧余派全部真传的却只有孟小冬一人。所以在京剧艺术成就上,除了余叔岩和梅兰芳等三座高峰外,孟小冬算是最为出色的京剧艺术家,其师兄也难以企及。

在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侵华,许多日本军官都对孟小冬的戏曲十分迷醉,在北平城孟小冬的京剧舞台始终门庭若市。1947年,杜月笙六十大寿,当时京剧名角荟萃上海中国大戏院,孟小冬的余派京剧一张门票便可售得五万元,可见孟小冬在民国时期便已在京剧事业上封神。

可孟小冬虽是京剧殿堂的一座山峰,她却在杜月笙死后并未再去唱戏,而这根本原因,便是她曾经答应过杜月笙结婚后不再唱戏。杜月笙对孟小冬的爱是真挚的,他的心意孟小冬也深深记在心中,虽然杜月笙已经去世,可孟小冬却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她对杜月笙的忠贞。

孟小冬虽然不再唱戏了,但她早已是京剧界的大佬,她的名声在香港也十分吃香。只要当时孟小冬肯开口,钱不是问题。可就算孟小冬不愿开口,许多艺术大家也对她十分钦慕,如国画大家张大千就曾拜访过她。而她出于对张大千的敬意,也是自杜月笙走后唯一一次破例,为其唱了一小段戏。

此外,名家溥儒还亲自为孟小冬作画,后来这幅作品曾拍出两百万元的高价,而且杜月笙给其的定情信物也是价值百万。由此可见,孟小冬完全可以过得更好,只是她不愿意。

不过,对杜月笙的承诺并不妨碍孟小冬的生存,因为当时香港许多人都曾让自己孩子在孟小冬膝下学艺,而孟小冬为了使余派京剧不至于失传,也收了几个弟子。这些弟子除了给孟小冬学费,也在孟小冬晚年时常接济她。当然,他们从孟小冬这里获得的更多,毕竟他们后来都成了京剧名家,这是金钱难以衡量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