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賀龍出身於舊軍閥,他的部隊相比第四軍來說思想覺悟差一點,但是在廖乾五的領導下,賀龍的獨立師以及之後的二十軍,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連賀龍本人也被廖乾五的大無畏精神所折服。大家都知道,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是原來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二十五師、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以及賀龍的第二十軍,而廖乾五,在這三支部隊都擔任過政治部主任,可以說,這幾支部隊的思想進步,廖乾五功不可沒。

大家都知道,中國近代革命的發源地大都在南方,所以早期的共產黨員也基本集中在南方的各個省,北方地區由於距離原因,革命思想很難傳播到那裏。
不過,在陝西省的大山深處,卻誕生了一位傑出的共產黨員,他就是陝西入黨第一人——廖乾五。

1886年2月18日,廖乾五出生於陝西平利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爲了尋找救國道路,廖乾五在20歲就離鄉背井,輾轉各地,尋覓報國之門。
辛亥革命成功後,清朝被推翻,廖乾五覺得這是自己報國的好時機,就投奔到了陝西軍閥陳樹藩的手下。但目睹了陳樹藩及其部下貪污腐敗、欺壓百姓的醜惡行徑後,廖乾五斷定:北洋軍閥是絕無可能拯救中國的,於是,他只好辭職歸鄉,以待天時。
幾年後,經歷了消沉、苦悶、思索的廖乾五,再次走出大山,這次他遇到了人生的轉折點。
1921年8月,輾轉來到武漢的廖乾五,結識了董必武、包惠僧、陳潭秋等早期共產黨員,在他們的影響下,廖乾五思想變動很大。第二年,廖乾五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也是陝西省第一位黨員。

1923年2月,共產黨在京漢鐵路上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二七大罷工”。在這場轟動全國的運動中,以武漢、鄭州最爲著名,而廖乾五正是和陳潭秋、項英一起領導了漢口地區的工人運動。這場運動擴大了共產黨的影響,也促進了後來的第一次國共合作。
不久,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國民黨代表大會,廖乾五作爲共產黨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1924年8月,孫中山籌建了著名的“大元帥鐵甲車隊”,廖乾五擔任共產黨代表。這支部隊,是共產黨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力量,是葉挺獨立團的前身,也是人民軍隊的源頭。
北伐開始後,廖乾五擔任第四軍十二師政治部主任。北伐途中,他大刀闊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編輯了三冊《士兵讀本》,每天給士兵上政治課、教唱革命歌曲。在行軍途中,部隊唱着軍歌,拉着標語,老百姓遠遠的就知道革命軍來了,紛紛“簞食壺漿,夾道相迎”。
佔領武漢之後,廖乾五升任第四軍政治部主任,併兼管第十一軍及賀龍獨立師前線政治部的工作。賀龍出身於舊軍閥,他的部隊相比第四軍來說思想覺悟差一點,但是在廖乾五的領導下,賀龍的獨立師以及之後的二十軍,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連賀龍本人也被廖乾五的大無畏精神所折服。

1927年春夏,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歸於失敗。廖乾五義憤填膺,多次領銜聯名聲討,籲請出兵討伐並“誓爲先鋒”。
南昌起義爆發前夕,周恩來因廖乾五年紀較大,身體又不好,建議他留在後方,但廖乾五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和惲代英一起從武漢趕赴九江,準備參加南昌起義。
大家都知道,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是原來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二十五師、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以及賀龍的第二十軍,而廖乾五,在這三支部隊都擔任過政治部主任,可以說,這幾支部隊的思想進步,廖乾五功不可沒。
請注意,在這三支部隊中,包括這些名將:賀龍、葉挺、劉伯承、林、聶榮臻、陳毅、粟裕、張雲逸、陳賡、許光達等等,可以說,都曾受過廖乾五的教誨。
起義後,廖乾五與周逸羣一起,介紹賀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爲日後人民軍隊增加了一位元帥。

但可惜的是,這樣一位我黨早期傑出的領導人,卻在1930年就不幸遇害。
當時,廖乾五被派往湖南長沙搞地下活動,並策劃敵軍內部起義的工作。由於湖南敵軍統治嚴密,廖乾五到任不久,就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逮捕,作爲“要犯”羈押入獄。1930年9月3日,廖乾五在長沙市郊被祕密殺害,年僅44歲。
更加可惜的是,直到今天,已經過去了88年,廖乾五的遺骨仍然沒能找到,成爲一個莫大的遺憾。
斯人已逝,但經他親手打造的“鐵軍”精神,卻在其後的革命戰爭中不斷發展壯大,一脈相承,在開國將帥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鐵軍”,廖乾五在天有靈,也該瞑目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