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南宋抗金名將,世人皆知的英雄,1103年岳飛出生在北宋的一戶農家,年少時愛讀書擅長騎射,年金二十歲便入軍隊,剿除地方的賊寇表現的異常勇猛。很快便當上基層武官。就這樣岳飛靠着僅此的收入承擔他的家。但是國運難料,1126年靖康金人燒殺搶掠,身爲武官的岳飛當保衛國家,但是趙構一心難逃沒有收復失地之心,岳飛冒死進諫但卻被革職除籍。這是很令人寒心的,但岳飛沒有。

岳飛再次北上赴大名府,很快屢戰屢勝因爲功勞升了回去。但是北伐的心願始終沒有得到高宗允許,趙構相比抵抗時的猶豫,逃跑時確決絕的多,金人尚未南下,他確主動放棄南京遷都揚州,金人大喜驅兵追來,趙構又倉皇渡江逃往臨安,金兵在犯他又再奔越州、明州終至逃到海上。岳飛苦苦哀求好不容易得到出站機會,確沒有援兵只能邊打邊撤,行軍艱難糧食短缺,岳飛下令不準擾民,他嘗試斷金兵糧草,又自掏腰包給士卒買糧食,行軍愛民,岳飛把這兩點統一起來的軍隊到近代都很少。

1134年岳飛克復襄陽六郡,在漢水以北重建防線,這有效解除了金人南下的威脅。又平定楊耀之亂安定後方。秣兵歷馬再度北伐,就在此時岳飛母親離世,岳飛前去安葬,地點在金人管轄區,金人虎視眈眈不敢放他走,於是朝廷再三催促岳飛回到軍營,七月再開始北伐,所以後世對他的質疑就產生了,屢屢北伐是否是虛名空耗財力,這裏有三點證據,首先1127年,岳飛與河北招撫使張所論及北宋在地理上以河北爲固,一旦河北失守,通往汴梁將一馬平川。

所以北方防務之要在於建立有效的戰略屏障,不然只會以虛名,受實禍。可見岳飛的北伐並不是爲了虛名的臨時決策。而是長期以來的戰略考量。二,1136年,岳家軍兵分兩路一路向東北挺近攻克汝州,一路向西北攻破商州,幾乎就要打到洛陽,收復了這些地方就能把關陝、襄漢、河東和豫西等戰略地區形成一片,更讓人歎服的是如果繼續進攻將進入抗金義軍氛圍極爲活躍的地帶。雙方聯合就能取得陝西至晉南的戰略要地。

可見岳飛北伐有着明確的戰略意圖,途中第三次北伐因爲途中糧食不足導致不得不回師鄂州。而放棄了想要收復的失地。即便如此依然有兩大收貨,一是奪取軍糧17萬,繳獲戰馬萬匹,這對缺少馬匹的宋軍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岳飛爲民凍死不拆屋的精神使得民心。此後岳飛又揮師東進擊退僞齊的反攻和金人的南下。高宗起初很高興,想把淮西地區交給岳飛指揮,岳飛在給高宗的詩無疑表露他的忠心。

屢戰屢勝的岳飛在北方義軍的多次號召響應,於是朝中奸臣誣陷控告岳飛謀反,禁止岳飛掌握兵權,此時的岳飛滿腔的悲憤,終於止不住內心的悲涼,說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大宋的社稷江山。後來岳飛韓世忠被調回臨安任職,不久秦檜又屢屢找毛病將其貶官,岳飛乾脆衣錦還鄉可是迫害確種種而至,他被冠以謀反罪名投入大理寺監獄。主審官在刑訊時看到岳飛背後的“精忠報國的”刺青肅然動容,這說明了很多的罪名都不充分,不久執行行刑,岳飛臨終前只留下了八個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