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南百景圖》人物立繪惹爭議:遊戲改編的邊界在哪裏?

本報記者 宋琪 吳可仲 北京報道

“靖康恥,猶未雪”,岳飛怎可肉坦而降?

近日,爆款古風經營類手遊《江南百景圖》因岳飛遊戲Q版人物立繪高度契合“肉袒牽羊”典故而遭遇口碑翻車。

事實上,在遊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遊戲廠商在設定遊戲內人物及故事背景時取材中國歷史人物及歷史故事的案例並不罕見,而由此引發的“遊戲篡改歷史”爭議一直被討論至今。

那麼,遊戲中歷史人物的改編邊界究竟在哪裏?

遊戲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歷史人物及故事做一定的演繹也未嘗不可,但戲說不等於胡說,改編一定要有理有據有節,不能脫離歷史人物原始的基本人設。否則就不是戲說,而是戲謔了。

口碑反轉

《江南百景圖》是由椰島遊戲自主研發的古風模擬經營類手遊,於2020年7月2日正式上線。儘管是一款輕度休閒類手遊,但《江南百景圖》並不小衆,相反,在2020年下半年,它曾是討論度與好評齊飛的爆款。

彼時,《江南百景圖》不僅連續4個月霸榜App Store休閒遊戲暢銷榜TOP3,數次登上微博熱搜榜,更難得的是,《江南百景圖》的古風標籤並非徒負虛名,其在遊戲中真實還原的文化遺蹟及細節考究的生活元素使其收穫好評無數。

然而,僅僅一年之後,《江南百景圖》的口碑發生了180度的反轉。2021年8月,《江南百景圖》再次被刷上熱搜,但這一次,點燃熱度的不是興致勃勃的玩家,而是怒氣衝衝的網友。

8月6日,《江南百景圖》更新了當月的簽到活動,併發布了新的遊戲角色——“閒人”岳飛。規則說明顯示,玩家累計簽到25天即可領取8月新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該遊戲人物立繪不僅與公衆認知中的岳飛形象相去甚遠,更重要的是,立繪中嶽飛袒胸露背、牽羊脫冠的設計與“肉袒牽羊”的典故高度契合。這樣的“巧合”迅速引發輿論爭議。

衆所周知,岳飛爲南宋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其于山河半壁之時,力挽狂瀾,光復故土,救民水火的故事被傳頌至今。只是,“靖康恥,猶未雪”,如今遊戲中嶽飛卻如敗國喪家的徽欽二宗,肉坦歸降。這一設計讓衆多網友直呼荒唐,有網友一針見血的吐槽稱,“岳飛肉坦牽羊的離譜程度無異於林則徐抽大煙了”。

對此,記者多次聯繫椰島遊戲方面,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在爭議持續發酵一週後,8月11日,《江南百景圖》官博發文致歉,並對閒人系統及立繪中的羊元素進行解釋。遊戲製作組表示,閒人系統的初始思路圍繞十二生肖主題展開,考慮到岳飛爲一代名將,終身奔波於保家衛國,故將其選爲羊屬相代表居民,希望他可以在江南小鎮享受平靜安逸的生活。同時,製作組已修改遊戲中嶽飛形象。

儘管如此,關於岳飛形象的爭議仍未結束。不少網友表示,即使拋開角色閒人的設定不談,岳飛肉袒脫帽的形象本身就不妥。

中國歷史研究院發文稱,自古以來,上至統治者,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嚴格的穿衣體制和規範。肉袒無疑是投降禮中的重要形式。

據瞭解,肉袒主要有三層含義:其一,投降者肉袒是爲了表達自己願意屈服爲臣僕,這對古人來說本就是一種恥辱;其二,肉袒是表達一種希望得到哀憐的意思,所謂“肉袒”,無非是投降者爲了取得戰勝方的寬恕,行投降禮以示自毀。其三,“肉袒”還能表達一種願被殺戮的意思。

基於此,中國歷史研究院強調,相關從業人員在創作中必須堅守文藝創作的原則,特別是對歷史題材,應當對歷史充滿真情和敬意,而不能輕佻或兒戲。

爭議不斷

事實上,在此次人物立繪爭議之前,關於《江南百景圖》歷史關傾向的質疑已經出現。

記者瞭解到,在遊戲角色設定中,《江南百景圖》將居民分爲普通居民和特殊居民,根據品質及稀有度的不同,居民從低到高分爲士、卿、侯、天四個檔次。

其中,特殊居民不僅擁有更高的等級提升,還有屬於自己的天賦能力。

令玩家不適的是,《江南百景圖》對於高等級人物選定的標準似乎有悖常理。在遊戲中,專斷國政、排除異己的魏忠賢;陷害忠良、結納私黨的秦檜甚至是海盜汪直都被賦予最高的“天”字等級,而詩聖杜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等人物與前述角色相比則能力平平。

因此,有玩家質疑稱,“這樣的導向真的不會誤導玩家嗎?”“這樣的設定有篡改歷史之嫌吧”。

針對該疑問,玩家檸擰告訴記者,“其實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樣的設定影響並不大。因爲我不會把遊戲內容當做現實背景來接受,且在我有基本的歷史知識儲備的情況下,遊戲裏設定的不足以混淆我的認知。”

“遊戲的背景設定中有架空歷史和虛構世界的做法本無可厚非。” 檸擰認爲。實際上,《江南百景圖》的背景的確基於中國明朝江南的故事背景和民俗工藝,也存在部分虛構的世界觀,其官網顯示,“遊戲中部分居民角色有基於歷史的適量改編”。更重要的是,在遊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遊戲廠商在設定遊戲內人物及故事背景時取材中國歷史人物及歷史故事的案例確實常見。

張書樂告訴記者,“在遊戲中使用歷史人物是一種情懷營銷,容易讓玩家有代入感,熟悉程度也較高。並且,遊戲故事設定走歷史話題,一來可以依託一些古典小說內容(無版權問題),二來也可以引發某些偏好此段歷史(含演義)的網民的矚目,甚至可能獲得增量客戶。”

同時,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告訴記者,“通常遊戲內需要構建一個整體世界觀和故事背景,而中國遊戲的世界構造與國外不同的是,雖然我們IP宇宙不算豐富,但我們歷史積澱夠深厚,因此從歷史中取材是考慮本土化和玩家接受度的綜合結果。”

邊界在哪裏?

從文創作品的創作角度而言,適度的改編似乎有其合理性。

張書樂表示,“對歷史人物及故事做一定的演義也未嘗不可,但一定要有理有據有節,如被遊戲化頻率最高的三國話題,就有很多遊戲演繹出了大量演義,但萬變不離其宗,也不會脫離歷史人物原始的基本人設。否則就不是戲說,而是戲謔了。”

即便如此,近年來,關於遊戲篡改歷史,影響公衆認知的爭論仍沸沸揚揚。不少人認爲,或許對於已經建構起基本即使框架的成年人而言,遊戲對歷史的改編影響不明顯,但對於仍在成長與世界觀塑形中的未成年人而言,遊戲作爲公共文化產品,其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不容小視。

目前,遊戲企業設置適齡信息提示及接入防沉迷系統已經成爲行業參與者保護未成年人的共識。但記者注意到,包括《江南百景圖》在內的多款歷史題材手遊的適齡標準多爲12+,這意味着,未成年人不可避免地受到遊戲內價值觀及歷史觀的影響。

“遊戲中歷史改編一定是有邊界的。”張書樂告訴記者,“其中基本人設不能改、約定俗成不能變、翻案文章不能做。”

王超則向記者補充道,遊戲作爲文化產品,必定具備文化屬性。更重要的是,在遊戲出海漸成趨勢的背景下,遊戲作爲載體將成爲文化輸出的工具。此時,遊戲廠商對於歷史及傳統文化的改編應該更加謹慎。畢竟,未成年人對於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誤讀還有學校教育等途徑進行修正,但文化輸出而造成的誤讀,修正的難度將大大增加。

中國歷史研究院強調,歷史的後浪滾滾向前,以前的歷史總要靠後人書寫。如果後人接觸的是扭曲的歷史,那麼歷史將不成其爲歷史,民族記憶也將走向破碎與虛無。遊戲雖小,意義不小。歷史雖重,自輕則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