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國朋友簡告訴我,英國其實有很多美味的食物和出色的料理,只可惜太多人都不瞭解真正的英國美食,以致於英國料理在大家印象中好像就只有炸魚薯條。我告訴她,在許多中國朋友眼裏,英國的“暗黑料理”可能要比炸魚薯條更出名。我給她解釋了那道在中國衆所周知的英國名菜——“仰望星空”,她大爲驚訝,拿着手機仔細研究了好一陣子這道菜的菜譜和圖片,然後認真地對我說,她從沒聽說過這道菜,更沒有品嚐過。她邀請我去她居住的小鎮黑斯廷斯去看一看,她說,一定要讓我知道真正的英國食物是什麼樣。

從索道車上俯瞰黑斯廷斯小鎮

“從雞蛋到蘋果”

黑斯廷斯是位於英國東南海岸東薩塞克斯郡的一個海濱小鎮,距離倫敦大約100公里,乘火車1小時40分鐘的路程,開車則需要大約兩個小時。黑斯廷斯的聞名源於1066年發生在這裏的那場著名戰役——黑斯廷斯戰役。這場戰役中,來自法國西部的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擊敗了英格蘭軍隊,佔領了英格蘭,自此之後,英國的語言和文化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英國的歷史也從此進入了新的篇章。

我們開車從倫敦出發,沿着A21號公路行駛,在進入黑斯廷斯小鎮之前經過一個叫做“從雞蛋到蘋果”的農場小店,簡約我們在這裏會面。

“從雞蛋到蘋果”是一家以出售當地新鮮蔬菜水果和優質農副產品爲主的小店,店面雖然不大,裏面的商品倒是琳琅滿目——貨架上擺着剛採摘下來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冷藏櫃裏放着當地生產的優質奶酪、肉類,果醬、葡萄酒以及各種調味品也是應有盡有。我驚訝地發現,這裏的蔬菜種類非常豐富,光是土豆就有15種之多。小店靠窗的一角有一個餐飲區,提供簡單卻是食材新鮮的午餐和冷熱飲。簡告訴我,她非常喜歡這家店鋪的食物,每次開車從倫敦回來,她都要在這裏歇歇腳,喫點東西。

蘇珊娜和“從雞蛋到蘋果”店裏的快餐

女主人蘇珊娜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給我們端來了兩個冷盤,裏面有切成薄片的香腸和火腿,三種不同的奶酪,自己醃製的酸黃瓜、小洋蔥頭和橄欖,用新鮮的黃瓜、萵苣葉和聖女果拌制的沙拉,自制的黃油、梅子醬和以及蘸醬喫的西芹,還有幾片店裏的招牌蘋果。

簡告訴我,把蘋果片和奶酪搭配在一起喫是英國人發明的獨特喫法。盤子裏的布萊頓藍奶酪、薩塞克斯布里乾酪、 梅菲爾德瑞士乾酪都是當地農民自己製作的,我每樣都嚐了一點,與法國或瑞士的奶酪比起來,這些奶酪口感略爲清淡,但是與沙沙甜甜的蘋果搭配在一起味道卻出奇地好。醃製的洋蔥頭和橄欖也着實令人驚豔,酸酸甜甜,清爽開胃,喫上一口就停不下來。酸黃瓜雖然外表樸素,味道卻好得讓人嚇一跳,恰到好處的酸脆中透着一股清香,不知不覺就已經喫掉了一整份,完全不像超市裏的罐裝酸黃瓜酸得那麼霸氣,要搭配肉類或麪包中和一下才能下嚥。冷盤裏的東西雖然簡單,但是因爲食材新鮮,加工有方而令人食慾大增,配上店裏的烤麪包,這樣的午餐的確是營養豐富又健康美味。

飯後的咖啡總是一種格外美好的享受。在簡的建議下,我們點了當地的特色咖啡——加了肉桂粉和薑黃粉的拿鐵咖啡,英國人喜歡在咖啡里加各種香料,對此法國人很是不屑一顧,法國人執着於咖啡的純正和濃烈,而英國人則喜歡給味蕾施加各種不同的挑逗和感受。至於究竟哪種咖啡更好喝,與其說是口味問題,不如說也是心態問題,因此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在品嚐這杯濃香四溢卻不太有“咖啡味”的咖啡時,我忽然明白了所謂英國“暗黑料理”的由來——在對食物的味道進行挑戰和創新的過程中,既然有成功的經驗,就一定也有失敗的嘗試,失敗的記錄造就了“暗黑”料理的誕生,而這杯肉桂薑黃拿鐵,在我看來,無疑是一個成功的創舉。

蘇珊娜告訴我,她的這家“從雞蛋到蘋果”小店剛開張了三年,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光顧這裏的人們一半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另一半則是中途歇腳的行人。蘇珊娜出生在附近的農場,蘋果園是祖輩留給她的產業。青年時代的她曾經一度闖蕩倫敦,然而對家鄉的思念終於使她下定決心又回到這裏,和在金融界工作過的丈夫一起開了這個小店。她說,這裏農業發達,農產品質量上乘,品種豐富,當地農民深諳種植和加工之道,卻對銷售一無所知,小店開張後,附近幾十家農場主都成了她的供應商,她從中挑選出最好的產品在店裏銷售,產品的價格自然要比大超市高一些,但是那些講究食材質量和追求愉快購物體驗的人仍然會選擇光顧這裏。現在,這家小店已經成爲了外地人瞭解當地飲食文化的一個窗口。蘇珊娜感到她有責任“推廣當地最好的產品和農業文化”,爲了吸引更多的顧客,她在花園裏種植了許多香料和調味草,人們可以前來免費採摘;天氣好的時候,她還會在小店外面的草坪上開設瑜伽課程,讓人們在購物之外,可以在這裏度過一段愉快的休閒時光。

在黑斯廷斯海邊棧橋上做瑜伽的人們

“最先來到,最後離開”

距離“從雞蛋到蘋果”幾十公里的卡爾·泰勒酒莊是一個奇特的地方,這裏的氣候和土壤與法國香檳大區極爲相似,因此非常適合種植用來釀造氣泡酒的白葡萄,而這在陰冷多雨的英國實屬罕見。

“香檳”是法國香檳區生產的氣泡酒的名稱。按照法律規定,只有在法國香檳區,選用指定的葡萄品種,根據指定的生產方法流程所釀造的氣泡酒,纔可標註爲“香檳”,而其他地區生產的氣泡酒都不能叫作“香檳”,只能叫“氣泡酒”。

卡爾·泰勒酒莊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出產的葡萄酒完全可以與法國酒莊出產的優秀產品相媲美,在國際葡萄酒大賽中也多次獲得獎項,特別是氣泡酒,和法國香檳的口感極爲接近,對於喝不到法國香檳的人來說,買上一瓶卡爾·泰勒酒莊生產的氣泡酒也足以一飽口福。喜歡搞花樣的酒莊主人在氣泡酒的基礎上開發創新,研製出了蘋果味、杏味、姜味等各種口味的氣泡酒,十分有趣。

由於氣候和環境等原因,葡萄酒在英國只能算是小衆產品,相比之下,啤酒文化在英國才真正是根深蒂固,源遠流長。英國人喝啤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啤酒在中世紀更是英國人日常的主要飲品,由於當時水的衛生程度得不到保證,人們也不懂得將水煮沸後再飲用,爲了避免生病,只好以啤酒來替水,作爲日常主要飲品。英國的啤酒以艾爾酒(上層發酵桶裝啤酒)最爲聞名,這種啤酒通常存放在酒館的酒窖中而不是在酒廠成熟,並且只進行自然碳化。苦啤酒、淡啤酒、棕色啤酒和老艾爾啤酒都是幾百甚至上千年流傳下來的英式啤酒。在英國旅遊,不論走到哪裏,去傳統的英式酒吧喝一杯當地的啤酒都是不可或缺的項目,因爲這是體驗英倫生活的極好方式。

簡帶我們去的酒吧叫做“最先來到,最後離開”,據說起這個名字是因爲初來黑斯廷斯的人都會先光顧這裏,離開之前也會再來一次。“最先來到,最後離開”是黑斯廷斯最古老的酒吧之一,裝潢質樸,屋子中間有一個老式取暖爐,爐臺上燃着紅紅的炭火,昏暗而溫暖的燈光下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客人似乎都是有些年紀的人,既有打發時間的單身漢,也有相約玩樂的成羣老友,還有默默用餐的恩愛老夫婦。由於都是常客,相互都叫得出名字。酒吧的老闆麥克更是跟每個人都很熟絡,簡爲我們做了介紹,告訴我們他剛當上了外公。麥克笑呵呵地端出了五杯啤酒,每一杯口味都不相同,這些都是他自己釀造的,他在酒吧後身有一個釀酒的作坊,釀造的啤酒也只在他自己的酒吧裏出售。

“最先來到,最後離開”酒吧

菜單上印的是傳統的英國菜,每日特色菜寫在小黑板上,我們點了漢堡包、煎小牛排、烤雞、煎扇貝……菜端上來時,我們不由得一陣歡呼,很難想象一個小酒吧裏竟有廚藝如此高超的廚師,每一道菜都擺盤漂亮,色澤誘人,味道一流,既有高級餐館的水準,卻又不含工業化的氣息。簡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們,彷彿我們的反應都在她的意料之中。這樣的美味果然是在大城市的連鎖餐廳裏尋求不到的,真正的美食,如同真正的高手,大概都隱藏在鄉間吧。

一日之計在於——早餐

黑斯廷斯沒有大型的連鎖酒店,這裏的民宿業卻十分發達。我們入住的“萊恩頓斯客棧”坐落在黑斯廷斯的老城區,房子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裝修卻是嶄新的。女主人凱倫是一位熱情好客的中年女士,之前在倫敦做了20年的理髮店生意,去年才賣掉倫敦的房產,來到黑斯廷斯買下了這幢三層小樓,重新裝修,開始經營民宿。“萊恩頓斯客棧”有7間客房,每個房間都寬敞明亮,舒適溫馨。房間裏配備了野餐籃和草帽,以備想要去海邊沙灘野餐的客人不時之需,房間裏還貼心地準備了耳塞,民宿經理伊恩解釋說,這是爲了不讓盤旋在小鎮夜空的海鷗的叫聲打擾客人的睡眠。伊恩給我留了份“家庭作業”,讓我在睡覺之前寫好,放到公共起居室牆邊的夾子裏。我拿過來看時,發現原來是一份菜單,讓我勾選明天想喫的早餐以及用餐時間。

"萊恩頓斯客棧"的早晨

餐廳設置在起居室旁邊,被落地玻璃環繞的大陽臺上,我在餐桌旁坐下時,凱倫和伊恩已經繫好了圍裙,開始在廚房忙碌。早晨的海邊小鎮,陽光燦爛而明媚,春天的海風雖然還帶着寒意,可是透過玻璃照射進來的陽光卻格外溫暖。咖啡、紅茶、牛奶和橙汁是無限量供應的。

我正陶醉在橙汁酸酸甜甜的幸福感中,伊恩又給我端來了一杯蔬果奶昔。奶昔是濃濃的綠色,裏面有杏仁奶、菠菜汁、蘋果和香蕉,裝在同樣綠色的玻璃杯裏,甚是好看。奶昔比橙汁更加可口,蘋果的清香、香蕉的甜糯、杏仁奶的濃醇平衡得恰到好處,菠菜的味道是隱匿的,它只是默默地貢獻着美麗的色彩,以及健康的維生素。

作爲開胃頭道的奶昔喝完後,主菜便上了桌。焦黃的烤麪包上鋪着厚厚的牛油果、烤西紅柿和荷包蛋,幾片煎得恰到好處的培根臥在旁邊,不僅顏色好看。而且香氣誘人。出乎我意料的是,一隻簡單的荷包蛋,凱倫竟然也能做得特別好喫,不僅蛋黃軟硬適中,最後那一小撮鹽和鮮胡椒更是出神入化的手筆,入口的那一剎那,讓人不禁叫絕。伊恩自豪地說,雖然“萊恩頓斯客棧”現在沒有開設餐廳,不提供午餐和晚餐,但是僅僅通過早餐,也足以展現他們料理的功力。他強烈推薦我下次試試他們自己做的希臘酸奶,裏面的藍莓醬和乾果都是凱倫自己製作的,絕對是在別處喫不到的美味。他還告訴我,他們正準備在民宿一層開設一個甜品店,會請一個比凱倫更厲害的專業的甜品師傅做各種糕點,“到時候肯定會讓你大喫一驚”。

藏在“漁網作坊”間的炸魚薯條

簡告訴我,歷史上的黑斯廷斯曾是一個風靡英倫的旅遊勝地,在維多利亞時代,人們相信海濱浴場有着療養的功效,醫生甚至會建議病人飲用海水以驅除疾病,因此,從那以來,黑斯廷斯一直是英國人蜂擁而至的度假場所。然而,進入20世紀七八十年代後,隨着西班牙國內獨裁統治的結束,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把假期花在了陽光更好、物價更低並且更有異國情調的西班牙海邊,衆多國際廉價航空公司的出現,更使得包括黑斯廷斯在內的英國南部沿海地區漸漸受到“冷落”,旅遊業陷入低迷。不過近些年來,很多原本生活在倫敦的人又把目光轉向了這個美麗安詳的海濱小鎮,很多人和凱倫一樣,賣掉了倫敦的房產,搬到這裏居住,以致於原本低廉的房價在這兩年間一再攀高。

黑斯廷斯漁港裏的海鮮攤位

在黑斯廷斯的海邊漫步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雖然距離倫敦只有兩個小時的車程,可是這裏的氣候卻與倫敦大相徑庭,明媚的陽光令人心情舒暢,清爽的海風也讓人心曠神怡。寬闊平坦的海邊棧橋上,許多人正跟着瑜伽教練做着伸展動作,佈滿鵝卵石的海灘上,成排地停放着用來捕魚的小帆船、拖船的牽引車,以及各種盛裝海鮮的鐵籠和塑料筐。

黑斯廷斯是一個有着悠久漁業文化的海濱小鎮,黑斯廷斯的漁港已有1000多年曆史,至今仍然充滿生命力。走在海灘上,隨處可以看到漁民們裝卸貨物的忙碌身影,他們世世代代在這片海灘上辛苦勞作,每天早晨從海里打撈回最新鮮的魚蝦貝類,運送到海灘旁的海鮮市場,或是供應給當地的餐館。

海灘上林立着幾排又高又瘦的小木屋,有的兩層,有的三層,刷着黝黑色的油漆,非常醒目,簡告訴我,這些木屋叫做“漁網作坊”,是當地漁民們用來存放捕魚工具的地方。這些木屋是黑斯廷斯獨有的一道文化風景,它們建造於19世紀30年代,由於當時海灘只有窄窄的一帶,爲了節省空間,木屋也造成了瘦高的形狀。漁民們把工具放置在這裏,既安全,又能保持乾燥。現在,這些木屋被政府列入了文化遺產保護的名單中,這意味着任何人都不能對這些木屋進行改造或拆除。很多木屋屬於當地漁民,仍在被使用着,還有一些屬於“黑斯廷斯漁民博物館”,與其他歷史悠久的捕魚船隻和捕魚工具一起被陳列展出。

黑斯廷斯的“漁網作坊”

這些“漁網作坊”中有兩座造型與衆不同,是由砍成兩半的船隻改造成的,簡解釋說,上個世紀,黑斯廷斯漁港走私活動非常猖獗,走私的貨物通常被藏在船艙底部,爲了搜查走私品,警察會將船隻從中間一劈爲二,劈開的船隻無法繼續使用,於是便被改造成了“漁網作坊”。

半條船改造的“漁網作坊”

同樣刷着黝黑油漆的“瑪吉魚市咖啡店”像一個敦實的矮胖子,藏身在這羣高高瘦瘦的“漁網作坊”裏。炸魚薯條是英國的傳統食品,無論在哪個城市,你都會看到炸魚薯條的身影,自稱是“英國最老的”炸魚薯條店也是數不勝數,然而在喫過了各種餐館大同小異的炸魚薯條後,“瑪吉魚市咖啡店”的炸魚薯條卻絕對能脫穎而出,讓你印象深刻。“瑪吉魚市咖啡店”是黑斯廷斯最受歡迎的炸魚薯條店,光顧這裏的不僅有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還有熱愛美食的本地居民。“瑪吉魚市咖啡店”之所以出名,不僅因爲這是一家有着30年曆史的老店,更是因爲這裏的炸魚都是用當天早上捕撈上來的新鮮海魚做成的。“瑪吉魚市咖啡店”建在海灘上,樓下就是海鮮市場,夥計們從樓下買了魚,跑到樓上加工處理,炸得金黃酥脆,和薯條一起端上桌,味道之鮮美自是沒得說。最有意思的是,我平常在倫敦以及其他地方喫到的炸魚,基本都是鱈魚,沒有什麼別的選擇,這裏的炸魚卻是五花八門,不但有鱈魚,還有比目魚、鯊魚、鰩魚等等,當天供應的炸魚品種完全由漁民打撈的成果來決定,可以確定的是,不論哪種魚,都是令人驚喜的味蕾享受,因爲對於海鮮來說,鮮活就是最硬的道理。

瑪吉炸魚薯條

在黑斯廷斯喫海鮮,炸魚薯條當然不是唯一的選擇,事實上,海灘旁邊有許許多多廚藝精湛的小餐館,可以爲你把剛打撈上來的大海的饋贈變成盤中無敵的美味,簡介紹我們去的“Rock-a-Nore廚房”就是其中之一。這家餐館坐落在鵝卵石沙灘的馬路對面,坐在窗邊可以一邊用餐一邊欣賞對面林立的漁網作坊。“Rock-a-Nore廚房”的建築有200多年曆史,以前是對漁網進行防水處理的廠房。這家餐館剛開業三年,店面雖小,名氣卻很大,被英國《衛報》和《倫敦晚旗報》推薦爲黑斯廷斯美味料理的代表。我們在這裏點了烤海鮮拼盤和烤小羊排,份量大得驚人,三人份足夠六個人享用。海鮮自然是無可挑剔,羊肉也鮮美細嫩得讓人讚不絕口。黑斯廷斯的羊是在山間放養的,不僅肉質細嫩多汁,而且沒有羶味,廚師烹飪的調味汁更是錦上添花,讓作爲配料的土豆和蘆筍都格外好喫。

“Rock-a-Nore廚房”裏的煎扇貝

一杯茶裏的英倫文化

老城的高街大概是黑斯廷斯最繁華的場所,古董店、精品服飾店、咖啡館、甜品店等各種店鋪都彙集在這裏。奇妙的是,雖然街道繁華,人氣興旺,卻絕不嘈雜,也不喧鬧,既沒有小販的高聲吆喝,也沒有遊客的喧譁吵鬧,熱鬧與安詳不可思議地在這裏融合,給人一種輕鬆舒適的感覺。我們與瑞貝卡·吉爾迪的會面就在這條街道的一家甜品店裏。

瑞貝卡現在是英國茶道課的老師,她自己開設了課程,專門向對英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外國留學生介紹英國的飲茶文化,特別是維多利亞時代淑女們如何舉辦飲茶派對,包括喝茶的禮儀和舉止,聊天的內容和方式等等。

“拿起茶杯的時候不要拿杯託,小拇指不要翹,不要拱肩縮背,胳膊肘不要外張。”她一邊解釋,一邊給我們示範,“像這樣,抬頭,挺胸,舉起茶杯湊到嘴邊,喝一小口,放下,然後說——味道好極了。”

瑞貝卡對英國的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她原本在一家語言學校教英語,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她發現外國學生對英國的傳統文化都很感興趣,於是她決定開設茶文化課,帶領學生一起穿着19世紀的英國服裝,舉辦一個19世紀風格的茶派對,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同時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通過真實生動的體驗讓大家更加深入和切實地瞭解英國曆史悠久的茶文化。

瑞貝卡的茶文化課開辦至今已有四年,接收的外國學生數以萬計,其中中國學生有七、八百人。瑞貝卡說她的中國學生大多都是18歲到21歲的年輕人,他們對英國的茶具、飲茶方式、喝茶禮儀充滿興趣。

瑞貝卡不僅對熱愛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對自己的家鄉也是一往情深。她說,“倫敦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在倫敦你可以感受到各個國家的文化,喫到各個國家的食物,卻唯獨體驗不到真正的英國文化,喫不到真正的英國美食。從這個意義上說,倫敦不是真正的英國。要感受真正的英國文化,就要到黑斯廷斯這樣的小鎮,這裏纔是最地道的英國,在這裏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英國人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