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四川资中出过一个叫做骆成骧的状元,此人幼年不幸,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好在继父对他颇为赏识,将之送进了书院读书,而骆成骧自然明白至亲的期许,也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好在他在读书方面天赋极高,从来听着老师的表扬长大。

1893年,骆成骧第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在乡试中他一举中第,就此成为了举人,可骆成骧反而更加收敛了此前的嚣张性格,反而变得越加谦虚,毕竟举人的名分不是他的终极理想,他要成为大清朝的状元。


当两年之后骆成骧轻松考中进士,他明白自己距离状元又近了一步,至少已经获取了参加殿试的资格。当时光绪皇帝在位,可惜这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部落在慈禧手中,可虽说光绪只是一个傀儡,在殿试这样的场面中毕竟还是得露面主持的。

眼看着坐在高位上的皇帝,骆成骧把自己代入了古代诸葛亮的角色,思考着怎样才能帮助皇帝治理天下,创建一个崭新的盛世。后来骆成骧发现自己想的有点太远,至少当下的场面是帮助皇帝摆脱傀儡的尴尬地位,在答完固定的试卷问答之后,看着自己卷面上的空白,骆成骧挥笔极为韧性的写下八个大字: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当批改试卷的光绪帝看见骆成骧所写的八个大字,一时间脑海中浮想联翩,在感慨的同时他也为这个考生的忠诚所感动,就此立马册封骆成骧为这一届的状元。此后骆成骧虽然进入了仕途,而皇帝对他也是多方照顾,无时不在寻找机会重用骆成骧,可惜慈禧眼见皇帝和新科状元走得太近,索性将骆成骧一贬再贬,令其和皇帝永不相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