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也會在其中收穫樂趣。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說:孩子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如果父母會引導、教育孩子,培養孩子完善的人格,那麼他這一輩子都會順遂幸福。

在中國父母的傳統思想裏,孩子有沒有出息就看成績好不好,就看在中學階段的表現。

其實,有一句話說得好:“三歲看老”。他的意思就是看一個孩子未來有沒有出息,在他3歲時就可以看出來。因爲孩子的未來生活都是童年的縮影。就像修房子要打地基,童年就是地基。我們都知道,地基什麼樣房子就會修成什麼樣,地基牢固房子也牢固。

孩子的童年也是,如果童年幸福、建立了完善的人格、性格,那麼這個孩子將會有幸福的一生。如果童年不幸、沒有感受到愛與溫暖,那麼孩子的一生都會受童年陰影的影響。

因爲:童年的幸福會用一生來回報,童年的不幸會用一生來治癒!

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說:孩子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如果父母會引導、教育孩子,培養孩子完善的人格,那麼他這一輩子都會順遂幸福。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成大器的幾率很大。父母應該把重點放在孩子幼年時的性格教育,而不是高中的成績。就像一顆小樹苗,如果從苗頭矯正了他的缺點,那麼以後即使不怎麼管理,他也會向着正確的道路生長。

那麼,怎麼訓練孩子的性格呢?

剋制任性

在孩子3歲之前哭鬧是身體不舒服的本能反應,而3歲後哭鬧一般是帶有目的性的。比如,孩子想要某個東西,父母不給就哭鬧不止。

一般父母會屈服在孩子的哭聲下,給孩子想要的東西。或者一頓說教,卻發現根本不管用。

正確的做法是不理會孩子,把孩子抱進安全的臥室裏,讓她獨自待一會兒。當孩子看到沒有人理會他時就會停止哭鬧、冷靜下來。這時,家長再走進去安慰孩子。這時說話孩子才聽得進去。家長就對孩子說:你想要什麼就跟媽媽講,只要說出合理的原因,我就給你買。但是你不講道理的大哭大鬧,媽媽很不喜歡。

如果父母一味滿足孩子要求,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規矩,感覺父母的愛就是毫無限制的。

如果父母從不滿足孩子要求,就會讓孩子以爲自己沒人愛。

一般的原則是在孩子每3次要求中,適當滿足1次。

自我控制

研究表明,自我控制力強的孩子將來取得成功的機會更大。這種能力可以從小訓練,接受過這種訓練的孩子將來定會與衆不同。做事時會表現得更有遠見、有規劃、有謀略

訓練方法:

給孩子一顆糖,告訴他如果今天喫就只能喫一顆。如果明天喫就會再獎勵他一顆。看孩子能否控制自己的慾望。訓練孩子的自控力。將來孩子在做事就沒有那麼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會懂得隱忍,懂得放長線釣大魚,取得更大的成功。

防止自私

都說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孩子在家裏的行爲舉止是什麼樣,出身社會就是什麼樣。在家庭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最佳場所就是飯桌。不同家庭的餐桌禮儀會培育出不同的孩子。

在餐桌上,不要一有什麼好喫的東西就首先給孩子。要長幼有序,先把食物分發給老人,再是自己,再是孩子。讓孩子從小懂得孝順。

在長輩沒有動筷子之前,孩子不得動手先喫。

這可以防止孩子長大成爲自私、什麼都只顧自己的人。在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更懂得集體生活,以後不管是和家人還是同學、同事都會相處得很好。

挫折教育

小時候沒經歷過挫折的孩子,長大了遇到一點事就會很脆弱。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旅遊,在途中,獨立讓孩子做事、處理問題。試着放手讓孩子獨立策劃一些事情。孩子也會在其中收穫樂趣。

利於挫折教育的運動有游泳等。學游泳怎麼都會被嗆水,經歷一次次的失敗纔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讓孩子知道任何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要經歷很多歷練。

如果以上5招,家長都用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那麼對孩子的性格培養、人格養成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個性格完善的人將會比普通人更能收穫幸福,取得成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