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裏幾代人的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可是到了上學的年齡,與同齡人相處時不僅沒有人寵着,還有可能被一些“惡霸”同學欺負,家長們可謂是十分的心疼。

前天,表姐家的孩子放學回到家就悶悶不樂,媽媽問他怎麼了,他弱弱的說了一句:“被同學打了”,表姐聽完當場炸毛,就吼自己的孩子:“你怎麼那麼沒出息,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啊,你還是不是男子漢了?”這麼有刺激性、殺傷力的語言讓孩子低下了頭,一直默不作聲。孩子受傷的心靈不但沒有得到一絲安慰,還又被傷了一次。他會覺得自己無能、不中用,連媽媽也不喜歡自己。

其實表姐這麼說完全是出於“愛之深則責之切”,當媽的看到孩子被打誰不心疼,所以就很着急,一着急就口不擇言。雖然讓孩子打回去不無道理,但是吼孩子,責罵孩子就是大錯特錯。因爲這樣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膽小懦弱。那麼正確做法應該是什麼?

1、安慰孩子

當得知孩子被打了,無論自己有多生氣多憤怒,都先安慰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告訴他不管誰欺負你,都有爸爸媽媽站在你的身後保護你。千萬不要吼孩子,對孩子冷嘲熱諷或者故意用刺激性的語言

2、問原因

然後耐心、溫柔詢問原因和事情的來龍去脈。看是孩子有錯在先還是別人有錯在先。

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10倍奉還

如果是別人有錯在先,就叫孩子打回去。告訴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10倍奉還!別人欺負你第一次,你不打回去讓他長記性,以後他就會一直覺得你好欺負。我們平時所說的與人爲善,是別人對我們友好時我們也友好,一旦別人作惡就要果斷還擊,並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但是這個打也要分情況,在對方人很多,沒有機會取勝的情況下,“三十六計跑爲上計”,之後再找機會打回去出氣;打的時候要注意自身和對方安全,不要打得過重,要控制度,不然雙方打成重傷就得不償失了。不要打腦袋、心臟等關鍵部位,儘量打屁股、大腿等部位,給對方一個教訓,讓他以後不敢再欺負你就行了。

有人說:從小就教孩子大人會不會太暴力了,這種事情找老師幫忙協調補救行了嗎?

我想說,有些事情並不是像想象的那麼簡單的,有些事情是需要以暴制暴的。如果讓老師調節,即使你家孩子被打得再重,老師頂多讓別人給你賠禮道歉,順便人家家長給點醫藥費。事情表面上解決了,但是孩子內心的陰影會一輩子揮之不去,孩子會覺得自己懦弱膽小,總是被人欺負,永遠不會有自信。有一句哲言說得好:“童年的陰影會用一輩子來償還,而童年的快樂會用一生來回報”,也就是說童年有不幸經歷的人,一輩子都在療傷;童年健康快樂的人,人生的基調永遠是幸福。

而且遇到問題就找老師或者大人出面解決,孩子永遠學不會自己保護自己。老師、父母不可能永遠在孩子身後,孩子得學會自己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這纔是長遠之計。聰明的父母會教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而不是事事親爲,代爲操辦。

最後,想問各位家長,當你家孩子遇到類似情況時,您是怎麼處理的呢?

2、問原因

然後耐心、溫柔詢問原因和事情的來龍去脈。看是孩子有錯在先還是別人有錯在先。

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10倍奉還

如果是別人有錯在先,就叫孩子打回去。告訴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10倍奉還!別人欺負你第一次,你不打回去讓他長記性,以後他就會一直覺得你好欺負。我們平時所說的與人爲善,是別人對我們友好時我們也友好,一旦別人作惡就要果斷還擊,並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但是這個打也要分情況,在對方人很多,沒有機會取勝的情況下,“三十六計跑爲上計”,之後再找機會打回去出氣;打的時候要注意自身和對方安全,不要打得過重,要控制度,不然雙方打成重傷就得不償失了。不要打腦袋、心臟等關鍵部位,儘量打屁股、大腿等部位,給對方一個教訓,讓他以後不敢再欺負你就行了。

有人說:從小就教孩子大人會不會太暴力了,這種事情找老師幫忙協調補救行了嗎?

我想說,有些事情並不是像想象的那麼簡單的,有些事情是需要以暴制暴的。如果讓老師調節,即使你家孩子被打得再重,老師頂多讓別人給你賠禮道歉,順便人家家長給點醫藥費。事情表面上解決了,但是孩子內心的陰影會一輩子揮之不去,孩子會覺得自己懦弱膽小,總是被人欺負,永遠不會有自信。有一句哲言說得好:“童年的陰影會用一輩子來償還,而童年的快樂會用一生來回報”,也就是說童年有不幸經歷的人,一輩子都在療傷;童年健康快樂的人,人生的基調永遠是幸福。

而且遇到問題就找老師或者大人出面解決,孩子永遠學不會自己保護自己。老師、父母不可能永遠在孩子身後,孩子得學會自己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這纔是長遠之計。聰明的父母會教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而不是事事親爲,代爲操辦。

最後,想問各位家長,當你家孩子遇到類似情況時,您是怎麼處理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