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基建狂魔

  那必須有:

  秦始皇!

  隋煬帝!!

  明成祖!!!

  這些常年生活在歷史課本里的名字,再次響徹天際。

  如果你以爲,這就是中國基建狂魔最早的基因,那就圖樣圖森破了。我們今天的故事,要從神話故事與民間傳說講起。

  

  在古代人類的潛意識裏一直就有對“水”的恐懼。《聖經》裏的諾亞方舟,就是西方人民躲避洪水的終極法寶。

  然鵝,作爲基建狂魔的中國人,見了洪水纔不會逃跑呢。他們只會: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疏通黃河13年,成爲中國古代國家歷史的開端。低頭看看日曆,此時是公元前四千年。

  我們把時間軸“嗖”地一下向後撥動三千多年,嗯,也纔到春秋戰國時期而已……

  如果說到這一時期列禦寇的《列子·湯問》,小夥伴們八成都是一臉懵B。但如果說到夸父逐日、杞人憂天、高山流水......這些故事呢?

  沒錯!它們都出自《列子》這本神話傳說!

  此處敲黑板!

  《列子》中有一位繼大禹之後的基建狂魔。不過,他不治水,他移山!

  這就是九十多歲高齡仍堅持在基建一線的,愚公本人。

  所謂文本是作者意志的體現。美好的神話傳說,也承載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淳樸的基建夢想。

  

  說完先秦,是不是秦始皇大興土木的故事也要了解一下?不!阿信今天要講秦始皇的祖宗們,不然你以爲秦始皇基建狂魔的基因從哪裏來?

  李白的名篇《蜀道難》中有這樣一句:“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簡單翻譯成現代人語言就是:秦惠王時期,五位壯士因開山導致地崩山摧而壯烈犧牲,這才使得蜀道的天梯和石棧連結了起來,也就是“五丁開山”的歷史傳說。

  這條南起褒谷口(漢中市大鐘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縣斜峪關口)的褒斜棧道,作爲古代巴蜀通秦川的主幹道路,爲秦國一掃六合統一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褒斜棧道全程249公里,一路都是這樣的:

  恐高的小夥伴們自行感受吧……

  修路和治水大約是古代中國人民基建的兩大課題。

  繼秦惠王開山修路後,他的兒子秦昭王令人修建了中國古代超級水利工程:使用時長高達兩千餘年的——都江堰!

  關於都江堰的官方解釋是:

  全世界迄今爲止,

  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

  仍在一直使用的!

  宏大水利工程!

  簡直厲害到飛起有木有!

  到了秦始皇這輩兒,妥妥地繼承了祖祖輩輩們搞基建的基因,那大型基建工程簡直不勝枚舉:

  修靈渠運河、萬里長城、全程700多公里的國家高速公路(就是秦直道)、阿房宮、驪山墓……一口氣兒喘不上來了,就說這麼多吧。其實始皇帝的基建工程還有很多,小夥伴們自行百度吧。

  秦皇漢武這一對史書裏形影不分的“好基友”,對於基建的熱衷程度也是驚人地相似:畢竟有始皇帝通過搞基建成就大業造福一方的前例,漢武帝陛下也必須不能落後!

  這不,公元前104年,張騫出使西域,有了後來的絲綢之路;爲了抵禦讓漢朝最頭疼的敵人,修長城也不能停!

  從公元前130年,漢武帝就開始下令大規模修繕長城。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成爲漢代完整軍事防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漢武帝不僅擅長修路,治水水平也堪稱一流。

  若說中國歷史上的治水名人,除了大禹,不外乎孫叔敖、李冰、鄭國等能臣幹吏。而能在治水的歷史上,和這些“專家”並肩而立的皇帝,非漢武帝莫屬!

  武帝在位期間,興農田水利、開拓漕運、治理黃河,使黃河兩岸的百姓安於農業生產,國家倉廩充實,爲對抗北方匈奴提供作戰糧草保障,這些治水之舉也妥妥地拉動了漢朝GDP的增長!

  

  如果說,能與長城肩並肩成爲中國古代文化象徵的,那非京杭大運河莫屬。

  不過,不同於長城之於秦皇漢武,都江堰之於李冰,京杭大運河帶給隋煬帝的並非榮耀,而是我們熟知的:隋末亂局。

  京杭大運河這個大型基建項目,也被扣上了勞民傷財的帽子。

  大運河表示:這個鍋,不背!

  不信你們看,隋煬帝在開鑿大運河的同時還在幹啥?營建東都洛陽,徵調民夫二百萬人,在短短三年內,對高句麗發動三次戰爭。隋煬帝在位的14年間,還多次對吐谷渾和突厥發動戰爭,多線程任務同時進行終於導致了系統崩潰。

  京杭大運河的開鑿,雖說累在當時,卻也功在後世:作爲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福澤兩岸百姓至今亦千餘載。

  誰能想到下圖中的河流居然是中國人的老祖宗們自己挖出來的?

  說起“明成祖”可能諸位小夥伴還要在腦海裏慢慢檢索一番,他到究竟是明朝16位皇帝裏的哪一位?

  但如果說他就是永樂大帝朱棣,是不是瞬間感覺很熟悉!

  沒錯,就是那個起兵造反,哦不,是靖難成功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當上了皇帝,繼續延續着基建狂魔的優良血統:

  疏浚會通河,鑿清江浦,運河的重新暢通聯結起南北的經濟與文化。

  此外,永樂年間也達到了中國古代造船業的巔峯!據史料記載,古代最大的船,就是鄭和下西洋的“寶船”。

  研究人員從鄭和船隊副使洪寶的墓誌銘中發現,這艘寶船叫“大福號”,能容下“五千料”,相當於現在排水量2500多噸,堪稱世界造船史上的奇蹟!

  在鄭和下西洋87年後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船隻排水量最大才100噸;而鄭和下西洋此後100年,環球航行的麥哲倫船隊,總共只有5艘船,旗艦“特里尼達”號排水量110噸,其他4艘都不足百噸……

  而鄭和的船隊有240餘艘船隻、2萬7千多人,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堪稱“大航海時代的先驅”。

  正是永樂皇帝對造船與航海事業的執着,成功構建了當時以大明爲核心的大中華文化圈,在揚我國威的同時使貧民致富,國用充足。永樂皇帝堪稱古代基建狂魔的代表人物。

  “

  寫在最後:

  

  從大禹治水到愚公移山

  從萬里長城到京杭大運河

  從都江堰到下西洋

  當我們回望浩浩蕩蕩的千年歷史

  爲中國人似乎與生俱來的

  蓋房修路搞建設的執着與熱情

  找到了合理的解釋

  只要有中國人生活的地方

  無論落後還是先進

  無論艱難亦或繁榮

  總會慢慢的出現各種各樣的:

  水利工程、人工運河、大型城市、園林建築、鑽井天車

  對了,可能還有大片大片的菜園子……

  我想,可能這就是強大的中華文明帶給這個世界最好的禮物。

  ”

  相關書籍推薦

  

  《大秦帝國·黑色裂變》

  孫皓暉 著丨2018.05

  

  

  大秦帝國·黑色裂變

  作者:孫皓暉

  噹噹 廣告

  購買

  

  近期好文推薦

  「書單」不可不看 · 每週新書丨2018年第28周

  「文化」野餐這麼浪漫的事,你都不會做?

  「力薦」準諾獎得主揪心之作:身爲女性,每天醒來都是一場戰爭

  「藝術」被新《流星花園》花澤類的畫笑死!論畫畫,還是吳亦凡比較厲害……

  「歷史」達·芬奇:又困又臭,可我就是好奇啊!

  「精進」所謂的穩定,其實是巨大的人生陷阱

  「力薦」人不是活一輩子,而是幾個瞬間

  「文化」如果讓我選擇,我想活在宋代

  「影視」4年過去,豆瓣評分依舊9.3,這部劇我捨不得看完。

  -End-

  2018.7.21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