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陝西西安的“藍田玉”,河南南陽的“獨山玉”,及遼寧岫巖的“岫玉”。和田玉雖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並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而是一類產品的名稱。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早在近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人的先祖就發現並開始使用玉石了。在中國人心中,玉已經超越了單純分類學的範疇,而成爲中華民族族羣的精神寄託。今天,要向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四大名玉。

中國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陝西西安的“藍田玉”,河南南陽的“獨山玉”,及遼寧岫巖的“岫玉”。

和田玉

和田玉,傳統狹義範疇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石,以和田“子料”爲代表聞名於世;廣義的和田玉指軟玉(真玉)。和田玉雖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並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而是一類產品的名稱。中國把透閃石成份佔98%以上的石頭都命名爲和田玉,都在國標範圍內。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和田玉因產於崑崙山被稱爲“崑山之玉”,以後又因位於“于闐國”境內而被稱爲“于闐玉”。直到清光緒九年(1883年)設立和田直隸州時,才被正式命名爲“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的西漢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其質地爲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漢代皇后玉璽,爲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徽寶“中國印”,也是採用新疆和田玉作爲材料。

藍田玉

“藍田玉”之名是因其產於陝西省西安市的藍田山而得名。藍田玉呈白、米黃、黃綠、蘋果綠、綠白等色,顯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呈塊狀、條帶狀、斑花狀,質地緻密細膩堅韌。摩氏硬度2-6度,密度約2.7克/立方厘米。

文人墨客對藍田玉多吟誦讚譽,唐代及以前的許多古籍中都有藍田產美玉的記載,秦始皇初定天下,命丞相李斯採藍田玉製玉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古人讚歎曰:觀之其味無窮,藏之價值連城。唐代及以前的許多古籍中都有藍田產美玉的記載,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一句詩:“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更是成就了藍田玉的千古美名。

獨山玉

獨山玉,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有南陽翡翠之稱,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或“獨玉”。獨山玉質堅韌微密,細膩柔潤,光澤透明,色澤斑駁陸離。有綠、白、黃、紫、紅、白6種色素77個色彩類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據考證,和氏璧就是獨玉。元代時期,南陽獨山玉供給宮廷設的“玉院”使用。元世祖忽必烈爲了大宴羣臣,乃命玉雕名匠琢成了盛酒的“瀆山大玉海”,雕件直徑達135cm一182cm,高70cm,周長493cm,呈橢圓形,內空,外壁雕刻了神態自然、栩栩如生的蛟龍、海馬、海豬、海鹿、海犀、海螺、飛魚、青蛙等動物,以及兔首魚身的奇異禽獸,浮沉于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玉海”以大塊玉曆時十五年雕成,重3500公斤,可佇酒30餘擔,爲世所罕見的巨型玉器和藝術珍品。

岫巖玉

岫玉是一種軟玉,因主要產地在遼寧岫巖而得名,屬蛇紋石,以其質地溫潤、晶瑩、細膩、性堅、透明度好、顏色多樣而著稱於世,自古以來一直爲人們所垂青和珍愛。它形成於鎂質碳酸岩的變質大理石中,外觀呈青綠色或黃綠色,半透明,拋光後呈蠟狀光澤,硬度爲3.5度至5度。

岫巖玉產量之大和用料之多,在"四大名玉"之中均佔首位。但因其硬度低,在玉器被擦拭保潔的過程中,容易被磨損而使本來不強的光澤逐漸變暗淡,遠不如翡翠玉器那樣越擦越亮,故岫玉屬低檔玉料。而在製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擺件中,因對玉的硬度要求較低,所以仍是頗受歡迎的玉種。從中國最早的玉製品到世界最大的玉製品,以及當代許多被譽爲國寶的玉雕精品,都出自岫玉,其質地細膩溫潤,堪稱“天地之靈,華夏奇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