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歐洲靠近北極的冰天雪地裏,中國人還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雖然這裏不是任何國家的主權領土,但我們不僅能夠自由出入、逗留,還能旅行、拍照、建站、科考、捕魚、工業和開採,並且最重要的是:在這裏中國人無需任何護照或出入境手續,就可以直接進入和離開,所能行使權力等同於“國土”。

  這塊土地是怎麼來的呢?當年靠近北極圈的斯瓦爾巴羣島被發現和探明擁有豐富的海底資源,於是西方列強都紛紛宣稱自己對該島擁有絕對主權,這一吵起來就沒完,甚至差點打起來。但顯然在這個地方開打,當時誰也佔不到太大便宜,以當時的技術這裏的資源僅僅是探明,要開採還有難度。沒有人會願意爲了太過遙遠的利益而在當下就開戰。於是,西方各國坐下來簽署了一份協議,即各自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如何劃分呢?就看自己能拉上多少小弟站臺了。

  於是大家就紛紛出馬,全世界到處蒐羅小弟,英國、法國啥的紛紛出動,拉幫結夥地組團簽約。其中法國人就找到了段祺瑞,要他選邊站然後簽約。段祺瑞當時根本對這個東西沒有概念也沒有任何興趣,同時他也知道這是列強的遊戲,自己籤不籤根本沒啥用,反正誰都可以去用,但也輪不到中國人自己去用。畢竟當時的中國,孱弱啊。經常處在朝不保夕和自身難保的狀態,哪還有心思和能力去搞什麼北極大開發呢?

  於是段祺瑞就隨便找了個跑腿的叫他去幫忙代簽,這個連名字都沒有的跑腿兄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歐之後懵懵懂懂地站隊,然後懵懵懂懂地簽完字就回來了。這份條約名爲《斯瓦爾巴條約》,自簽約後的1925年8月14日生效。該協議的具體內容是:所有參與締約國軍可自由出入該島無需簽證,並且締約國均享有在斯匹次卑爾根羣島地域及其領水內的捕魚狩獵,開展海洋工商礦業活動以及進行科考的權力。

  由於段祺瑞政府的管理混亂,這份重要的文件簽署一事幾乎沒有其他任何記載,所以新中國也並不知道此事。但是,奇蹟總是眷顧強者。

  在八九十年代時,中國探險家高教授應挪威卑爾根大學葉新教授邀請,參加了挪威、蘇聯、中國和冰島四國聯合的北極綜合科考。而這次探險考察最大收穫,是高教授在葉新教授贈送的《北極指南》小冊子中無意間看到了《斯瓦爾巴條約》的英文版。並且他震驚地發現,根據這個英文版的條約顯示,中國竟然是《斯瓦爾巴條約》的簽約國!於是,他回國後火速將這個情況上報,並在葉教授的建議下,向國家提出申請,希望國家支持按照這份條約賦予的權力,投入建設中國科考站。

  西方面對這份戰績當初簽下的白紙黑字的協議也啞口無言,只得承認中國的確有此權力。所以中國當時以較小的阻力進入了羣島行使權力,並建設起了自己的科考站:黃河站,

  有人說,中國能在遙遠的歐洲擁有這樣一塊寶地,應該感謝法國的邀請,也有人說應該感謝段祺瑞的簽約。但實際上,這些都不是關鍵。中國人,最應該感謝的是自1840年以來爲反對內外敵人,爲消滅侵略者,爲爭取國家和民族獨立,爲建立起強大而全面民族工業體系而努力奮鬥的所有人們。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國,再多的條約也不過是一張廢紙,在一個連主權都無法捍衛的年代,談何對外發展?談何捍衛自己的全球利益?你用什麼來保障自己所簽過的條約會得到履行?

  而唯有強大的祖國作爲後盾,我們才能爭取到屬於自己的正當利益。哪怕是90多年前被列強拉去站隊時簽下的,哪怕是一份當時我們自己都覺得根本沒有指望去行駛權力的“廢紙”,只要我們足夠強大,仍然可以讓其迅速生效。當然,今天我們依然還不夠強大,我們依然還有很多條約需要去捍衛,我們依然還有很多正當利益需要去爭取。

  在周小平看來,中國在3000公里以外的“土地”都可以拿回來,那麼中國人近300年來所丟失的自信心也應當要拿回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