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看来,把时间花在刷题上非常不划算,德语学习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时间来提高语言能力。当我们在做题时出现问题,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题或者原文没有读懂而导致我们理解偏差产生错误,这一情况为单纯的语言能力不够,即使再刷多少题,如果词汇量和语法没有加强这些问题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近期在各个留德群里,因疫情导致的计划变动使未入学的留德华们哀声一片。屡屡取消的德语考试,暂停审核的APS等,使大家的申请以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两个学期的间隔推迟。刚刚结束第一学期的我,对这种无力与焦急感简直再熟悉不过了。然而转变思维,这段特殊时期正是潜心修炼德语的好时候。充分利用时间让德语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确保可以在之后的考试中顺利通过并且入学。以下分享我去年德语DSH3/德福18分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个人情况

我在去年二月中旬的德福中成绩是15分,相信很多同学都有在16分边缘徘徊的痛。然而仅仅不到一个半月,在FH Aachen的DSH测试中我就拿到了DSH3,紧接着德福出分也是18。我想我个人的例子可以说明,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于德福或DSH这种语言考试来说,是完全可能有质的飞跃的。

一、德语学习之世界观

语言学习是人类基本的技能之一,然而因为留学的时间压力,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语言考试拿到证书才是我们要突破的重点。为此一个适合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以我的经验来说,我十分讨厌刷题和做语言老师布置的阅读题,因为我认为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把精力都花在一道道千篇一律的阅读题上是十分不划算,效率低下的。中国学生最不缺少的便是勤奋,在语言学习上大家却把勤奋用错了地方。大师季羡林学生时代学习俄文时,只学完了最基本的单词字母发音和动名词变化,就带着厚厚字典去读俄文名著。“学习外语有如学游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推下水去,只要淹不死游泳就学会了。”

比起季羡林,我们在A1-B2的学习中已经打下了牢固的语法和语感功底,所需的仅仅是静下心来去找本感兴趣的书狠下心啃下来(其他方式如电影游戏等同理,后文会提)。语言学习与其他科目的不同之处也在于,对于普通语言使用者来说,语言是有一个限度的,只要常用或者相应专业词汇都掌握后,一般来讲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便不会有需要再继续提高了,即对于我们来讲,要掌握的内容总量是固定的,那么多单词都是你或早或晚都要背完的。所以真正一劳永逸的办法便是早日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水平,即提高词汇量,熟谙语法项目以支持自己的留学生活。

二、跳过刷题:最大限度利用时间

在我看来,把时间花在刷题上非常不划算,德语学习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时间来提高语言能力。这种想法主要基于以下观点。

1.为什么会做错题?

当我们在做题时出现问题,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题或者原文没有读懂而导致我们理解偏差产生错误,这一情况为单纯的语言能力不够,即使再刷多少题,如果词汇量和语法没有加强这些问题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第二是我们在正确理解题意和文章之后,与答案的思路不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待问题角度不同,导致即使我们文章和题目都正确理解,还是可能出现不同的回答。这种情况便与语言无关,同样也是靠刷题解决不了的,但出现频率较小。

2.DSH阅读分析

就DSH的文章本身而言,基本都是新闻或科普文章的简化版,出现的单词与句式多是C1水平要求的基本词汇,用词和语法单一,一套套刷题能够积累的干货也十分有限。当然适当的做题对于我们备考还是十分必要的,他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解题思路,在考试时心里更有底一些,但做题绝不应该是我们提高语言能力的主要办法。

三、语言学习之方法论

1.核心方法论:多读,多用

在我看来,真正能够提高语言能力的办法只有一个,便是多读,多用,并且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读和用。说到这里你可能大失所望,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语言学习实际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语言归根结底是一个工具,与其一篇一篇地读着DSH和德福上干巴巴的阉割文章,不如我们眼光放得长远些,以真正掌握德语为目标。

2.语法:攻克关键

第一步是要把语法烂熟于心。语法的重要性可能比你想的还要高很多。我认为语法给一门语言提供了逻辑基础,也是语言描述问题的一个习惯,给这门语言注入了灵魂。不同语言间的本质绝不仅仅是单词文字写法读法不同,而是看待问题描述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相信大家不止一次遇到过一个动词在中文中是人作为动作的发起者,而在德语中人却变成了动作的接收者,甚至变成了物自己的反身动词。而描述的却是同一个事情,这,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请看一个例子。

中文:冰箱上有一个我昨天买的苹果。

英文:那是一个苹果在冰箱上,它我买了昨天

( 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refrigerator, which i bought yesterday)

德语:那有一个苹果在冰箱上,他我昨天买了。

(Es gibt einen Apfel auf dem Kühlschrank, den ich gestern gekauft habe)。

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除了最直观的文字不同外,不同语言之间主谓宾的摆放顺序,逻辑关系的习惯也不同,这便是语法。而这些“习惯”都是千百年来民族因自己独特的历史不断演化,甚至不断吸收其他文明而形成的结果。每每想到这里,语言独特的魅力便让人心向往之。一个简单的语法或是词汇,背后走过的路程,和其反映出的民族特性往往被语言学习者低估。比如德语中极为常见的诸如so, darum, darauf等等的可以引导出从句的副词,还有从句与主句结构的不同,都反映出了德语这门语言极强的逻辑性。这一特点也经常在语言考试中被作为考点考察。如果我们能正确理解,认识到语法中的语言逻辑习惯,那么学习语法不仅不痛苦,反而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3.积累:必经之路

在语法不是问题之后,剩下的就是单纯的积累了。扔掉无聊的DSH和德福试题,大家可以尽情地用德语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喜欢历史政治的,可以去德国随处可见的书店中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买回家以德国人的角度细细品味;喜欢刷剧的,也可以在Netflix上打开德语字幕或德语配音学一学地道的德语表达;关心时政的可以去Welt或者die Zeit等优质媒体上体验一下西方的自由媒体;甚至喜欢打游戏的,也可以把语言调成德语,相信我,一个好的文字类rpg游戏中的词汇会让你觉得DSH最难的文章都简单如儿戏。总之,因人而异用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在一到两月的时间完全可以积累到在DSH德福中极少出现生词的水平。

4.融会贯通:德语思维的建立

有了正确的方法和一定的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这种积累对我们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全面的。在大量的阅读之后,我们的写作中词汇丰富度大幅提升,最关键的是用词十分地道,不会让阅卷的德国人觉得语义糊涂表达不明。很多情况下,我们想表达的和我们真正写出来的意思完全不一,这就是因为我们对词汇的理解不对。一个相同的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可能有天壤之别,一个很中性的词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很强的讽刺或背后含义在里面。因此要想正确无误地理解并能够自如运用不同的词,我的办法是,保险起见我只会在考试的作文里使用那些我至少在三个不同语境下都见过的词汇。这样一来,既确保了我没有对它理解上有偏差,也能让我更精细地表达我的观点。

而对于听力和口语而言,在正确的积累和思考后养成了德语说话习惯,即形成了德语思维后,我们便可以流畅地说与听。听力再也不是一个个单独的词而是一句句逻辑关系完整的句子。

四、结语

语言学习在德国留学中真的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轻松的阶段,因为语言学习的独特性,如果有正确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十分惬意地通过语言考试,而不必每天和那些单调无聊的试题较劲。而这次的疫情也恰好提供给暂时还没有通过语言的同学们这样一个可以在家好好积累提高的契机。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下一个申请季中顺利通过语言,早日进入心仪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