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识字的孩子就一定更聪明吗。随着起点竞争的日益激烈,让孩子早识字、多识字成了许多家长努力追求的目标,那些早早认字的孩子,往往会被各种羡慕和褒奖。

随着起点竞争的日益激烈,让孩子早识字、多识字成了许多家长努力追求的目标,那些早早认字的孩子,往往会被各种羡慕和褒奖。

早识字的孩子就一定更聪明吗?

语言学习沉默期决定识字早晚

就像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一样,孩子对于文字符号的敏感期,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有的孩子很小就对文字产生了敏感,在听爸爸妈妈读绘本时,就因对文字感兴趣而识字量稳定增长;有的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则来得比较晚,虽然学前就跟爸爸妈妈读了许多书,却直到上小学都不怎么识字,但突然某一天,又好像读过的字一下子全都认识了,识字量猛增。

这种现象,可以用语言学家克拉申关于语言学习沉默期的理论来解释,如果孩子语言学习的沉默期较短,就可以在语言输入之后很快输出,早早认识许多字;反过来,那些语言学习的沉默期较长的孩子,则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发生质的变化。

但能说前一种类型的孩子一定比后一种类型聪明吗?显然不能!两类孩子只是语言习得的机制存在个体差异而已!

不当的早识字扼杀“聪明”

如果说儿童识字的过程是自然、轻松、愉快的,那么能够早读的儿童可以用聪明来形容,因为这至少说明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乃至思维能力都不算太差,但如果说儿童识字不是自发的,但由于家长通过各种手段的强化甚至胁迫,很难说孩子自己聪明。

因为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在接受这样的强化训练之后,都有可能达到某种结果。

但让人遗憾和需要父母引起警惕的是,经由这种方式早早识字的孩子,即使原本十分聪明,因为经受了大量的灌输和强迫,到了学龄期,也有可能出现厌学的逆反行为,由原本聪明变为不那么“聪明”。

关于孩子识字的“聪明”做法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了:我想让孩子早点识字,又想避免拔苗助长的恶果,有什么好办法吗?

家长首先需要摆正心态,不要太在意结果,平时带孩子外出时看到孩子感兴趣的路牌、玩具店之类的,就顺便指认一下;平时带孩子读书的时候,拿出一本书,习惯性地指认一下标题上的大字,如果孩子认出了某个字,就及时鼓励他的积极性。

面临幼升小的孩子,如果有意识地想加快其识字进度,在孩子不反对的前提下,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有朗朗上口的儿歌的读本,陪孩子一起背、一起看,儿歌背下来后,再看书的时候,孩子就容易把字音和字形对应,识字的速度也会有所加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