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釋迦牟尼佛在另一世中,爲“大悲菩薩”,在臨終時,發願變作肉山,供廣大的衆生來喫,這種無我犧牲自我的精神,完成了成佛的誓願,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是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而成佛的。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個普通人也就是凡夫從初發心到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而且成佛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來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佛教:一句佛號省去了我們修行的多長時間,這個時間長的無法想象。

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在做悉達多太子時,因爲看到世間的生老病死。而決定出家找到宇宙真理,所以放棄了王子的地位,拋棄了人間的榮華富貴。自己一個人削髮去了苦行林修行,跟隨過很多人修行,甚至修到非想非非想處。但悉達多認爲這些都不是解脫之道,所以開始了雪山六年苦行,每天只喫一麻一麥,瘦得皮包骨頭,受盡大苦。悉達多認爲無益的苦行,只能折磨自己的身體,並不能悟道。悉達多在泥連河洗淨身體,隨後接受了牧女的供養。

所以,悉達多放棄了苦行,悉達多太子喝完乳糜以後元氣恢復,感覺神輕氣爽。於是他終於明白了,樂行容易使人墮落;而一味的苦不但不能解脫,而且易損容易壞身體。未解脫之前要很好地保護身體,才能修行開悟。既是開悟解脫了,爲了度化衆生更需要保護好身體。於是悉達多放棄了苦修,而後,悉達多到了一棵大菩提樹下,鋪設吉祥草,發誓如若不能大徹大悟,即使此身血肉乾枯,僅剩骷皮筋骨,若不證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終身不起此坐。冥想了七天七夜,於臘月初八黎明,抬頭看到了啓明星剎那間,豁然開朗,得無上大道,成爲圓滿正等正覺的佛祖釋迦牟尼佛。
我們乍一看釋迦牟尼佛好像是一生成佛的,其實不然,釋迦牟尼佛在成佛前和未來佛彌勒菩薩一樣,是在兜率天內院是作爲一生補處菩薩的。“一生補處”是菩薩的最高階位,意爲盡此一生後即能補到佛位。比如彌勒菩薩,現居兜率天,以後便會來到娑婆世界成佛。

而釋迦牟尼佛有一世爲忍辱仙人時,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但沒有生嗔恨心。這護法善神,一看歌利王這麼惡,把忍辱仙人四肢給斷了。於是乎,就大顯神威,下雹子打這個歌利王。歌利王也知道厲害了,看到忍辱仙人身體恢復如初,看忍辱仙人有這麼大的神通變化,於是乎跪到忍辱仙人面前求懺悔。忍辱仙人就發願說:“我若不成佛啊,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我若有一天成佛,我就先渡你成佛。你若不開悟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因爲這樣子,所以佛成佛了,就到這個鹿野宛去,先度這個憍陳如。這個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憍陳如就是歌利王。
釋迦牟尼爲一國王時,帝釋化爲鷹,邊王化爲鴿,鴿子飛到國王的宮中求救,國王慨然應允。當鷹飛來索要鴿子時,王願以百倍重的其他肉代還,但鷹非要以國王自身的肉相抵,結果國王身上的肉被割盡,仍達不到鴿子的身重,遂命將自己殺死,以髓相補。帝釋知道國王守信不移,便復化原形而稽首於地,並命神醫用藥敷王身,使其完好如初。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做“常不輕菩薩”。怎麼叫常?就是永遠、常常地。不輕,就是不輕慢一切衆生;他見到佛就拜佛、見到菩薩就拜菩薩、見到羅漢拜羅漢,見到一般人呢?他也拜;見着比丘、比丘尼,他也叩頭。他怎麼樣說呢?他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說:“我不敢輕看你們啊!你們將來都會成佛的;我要是輕看你們,就等於輕看佛一樣!

這些四衆弟子聽完這話,對這位常不輕菩薩,就毀謗他、罵他。常不輕菩薩,能忍受之:這位常不輕菩薩給人叩頭頂禮、給人授記,還被人家打、罵、拳打腳踢,甚至於用木棍、瓦石,或者用種種的東西來打他。這時候,這位常不輕菩薩一點也不生瞋恨心,一點也不發脾氣;人罵他、打他、惱他,怎麼樣對他有不好的行爲,他也能忍耐。

釋迦牟尼過去曾作地獄拉車力士,其助手力氣不足,屢遭閻羅使者刺擊,遂悲憤交加而生菩提心。在發願成佛的基礎上,還要採取大行動。釋迦牟尼分別在七萬五千佛、七萬六千佛、七萬七千佛前承事供養,才完成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資糧。
一大阿僧祇劫是無數劫,三大阿僧祇劫就是無數的無數劫。在這無數劫中,他不僅要經受幾乎無始無終的時間的磨難和考驗,而且還要在不同的生命流轉形式中施財捨命、濟世救人。

釋迦牟尼佛在另一世中,爲“大悲菩薩”,在臨終時,發願變作肉山,供廣大的衆生來喫,這種無我犧牲自我的精神,完成了成佛的誓願,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是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而成佛的。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個普通人也就是凡夫從初發心到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而且成佛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來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時間是很長的,長的無法計算。爲什麼成佛要這麼長的時間,就是中間有退轉,再一個還要廣修智慧和福德,因爲佛是兩足尊,智慧和福德圓滿。
先破我執(斷見思惑,證我空,七信位,即阿羅漢),再破法執(斷塵沙惑,證法空,八信位以上的菩薩),最後破空執(斷無明惑,證空空,初住位以上的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惑斷盡才能離幻歸真,徹證實相。從凡夫到圓滿佛果有52個階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

菩薩的修行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時間,此中第一大阿僧祇大劫,是以修信心爲主,滿十信階位,修到現證空性。第二大阿僧祇大劫,已轉凡成聖,爲地前菩薩,修到七地清淨無相的境界。第三大阿僧祇大劫,進入八地「不動地」無相無得,無證無悟,成無生法忍,盡斷三界惑已,才能位居補處。禪宗雖然講“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雖然大徹大悟,也還要悟後起修,開悟只是修行的開始而已。

但是釋迦牟尼佛也爲我們留下方便法門,即易行法,也是極難信之法。就是念佛法門,具足信願唸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下品下生,一樣圓證三不退,就是八地菩薩才圓證的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即阿惟越致菩薩,即不退轉菩薩,一生補處菩薩,一生成佛。身形相貌和阿彌陀佛一樣,到了那裏有智慧神通,哪個是阿彌陀佛分得清。所以唸佛是成佛的捷徑,一句“阿彌陀佛”,一句佛號省去了我們修行的多長時間,省去了這個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這個時間長的無法想象,而且一生成佛。所以要勸自己的父母唸佛實爲大孝,要勸身邊的人唸佛,就是報佛恩、報父母恩、報衆生恩。所以今生知道了唸佛法門,要珍惜,今生能夠得渡,絕不放在來生,來生能否做人很難說的。能不能遇到佛法尤其是念佛法門很難說。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