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這個名字是衆人皆知的,他是明末清初的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清軍攻入江南以後,鄭成功作爲南明後期最主要的抗清力量退守臺灣,擊退荷蘭駐軍,開啓了鄭氏家族在臺灣的統治生涯。
鄭成功因爲從荷蘭殖民主義者的手中收復臺灣島而流芳千古,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但是他的家庭裏卻發生了一樁悲劇,這個悲劇與歷來統治階層流行的政權鬥爭有關,更主要的還是因爲他的長子鄭經的風流孽債所造成的。
鄭成功長子鄭經,對妻子無感,卻看上四弟乳母
鄭成功不僅自己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娶的妻子董酉姑也是一位傳奇女性,董夫人賢惠能幹,是鄭成功能夠征戰沙場的堅實後盾,被臺灣人民尊稱爲“國姓夫人”。
鄭成功一共有10個兒子,長子鄭經就是董酉姑所生,歷來確定繼承人都是立嫡子長子,鄭經自然而然地繼承了父親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的官爵。
作爲鄭氏家族的繼承人,鄭經的婚姻大事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鄭成功本人是一個非常講究封建禮法之人,他的夫人董酉姑也一直是立身端正,從無任何話柄落入他人口中,夫妻二人在軍民心中的地位都非常高。
鄭成功給長子挑選的兒媳婦也不是一般人,鄭經19歲娶妻,娶的是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唐氏。唐氏是一個端莊賢惠的大家閨秀,按道理來說也沒有什麼看着特別不順眼的地方,但是鄭經就是看不上這個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
男女之間的感覺這種東西真的很難說,就像天下那麼多女人,但是唐高宗李治偏偏會喜歡上自己父親的才人武則天,唐明皇李隆基偏偏會喜歡上自己的兒媳婦楊貴妃一樣,鄭經這個人的眼光也比較獨特,他看上了自己四弟鄭睿的乳母陳昭娘,也許是乳孃身上那種成熟女人的風韻比少女對他的吸引力更大。
乳母和母親是一個輩分,哥哥與弟弟的乳母私通,在世人看來就相當於是亂倫。本來這段不合法的地下情瞞着父母偷偷地進行也無所謂,但偏偏不久陳昭娘就懷上了鄭經的兒子,兒子生下來之後,鄭經準備繼續瞞天過海,他向父親鄭成功報喜訊,說是自己的侍妾生了一個兒子,取了名字叫鄭克臧。
聽說自己得了一個孫子,鄭成功自然是欣喜萬分的,立即派人賞銀賞物。鄭成功被兒子忽悠,但是外界的人卻對這個孩子議論紛紛,說他是亂倫下的產物。鄭成功在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之後,非常氣憤,立即下令讓處死陳昭娘,但是鄭經是真的愛這個女人,他陽奉陰違,偷偷地將陳昭娘藏了起來。
唐顯悅在聽說了自己的孫女在鄭家的遭遇之後,爲了替孫女打抱不平,就寫了一封信給鄭成功,諷刺他連自己的家庭也管理不好,怎麼能治理的好一方土地。
面對唐顯悅的一番責難,鄭成功啞口無言,他這次是徹底被激怒了,他下令讓兄弟鄭泰到思明去處死的不止陳昭娘,而是要處死一批人,這些人包括自己的妻子董氏,長子鄭經,以及陳昭娘和剛生下來的孫子鄭克臧。
即便是再講究家庭法度,鄭成功這樣的決定也是過火了,但他有自己的理由,認爲董氏有教子無方之過,鄭經和陳昭娘是亂倫的罪魁禍首,而鄭克臧這個孩子也是亂倫的產物,所以他們都該死。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鄭泰等人都覺得殺害夫人和少主是大大不妥的,勸說鄭成功只要處死陳昭娘和她的兒子就可以了,雖然鄭成功堅決不允許,但是衆將領還是違抗了鄭成功的命令。之後因爲明朝氣數已盡,鄭成功傷心之下病逝,他的處決命令最終沒有執行,陳昭孃家和兒子鄭克臧也都活了下來。
鄭經死後2天,馮錫範等人便以鄭克臧不是親生兒子爲由發動政變
儒家思想最講究的就是名正言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雖然作爲私生子的鄭克臧因爲祖父的病逝而僥倖活了下來,但是他最終還是因爲自己的出身而死於非命。
鄭成功病逝之後,長子鄭經繼任爲延平王,鄭經雖然早年經常跟隨鄭成功征戰,繼位早期在陳永華的輔助下,也頗有一些政績,但是晚年卻縱情酒色,年僅40歲就英年早逝。
鄭經不理政事期間,大事均是交給了大臣陳永華和長子鄭克臧,而陳永華又是鄭克臧的岳父,兩個人之間還有一層姻親關係。鄭克臧雖然是私生子,但是卻頗有祖父鄭成功的風範,在監國的兩年時間內,多有建樹,樹立了良好的名聲。
但是統治階層一向是腥風血雨,在鄭經剛去世兩天,就發生了一場針對鄭克臧的政變。鄭經還有一個弟弟叫鄭克塽,他的岳父是朝中大臣馮錫範。
鄭經一死,馮錫範和鄭經的弟弟鄭聰等人合謀,帶頭散播監國鄭克臧不是鄭經的親生兒子,而是陳昭娘抱養之子的言論,以此理由說服鄭成功的妻子董氏同意廢掉鄭克臧的監國職位。
此時鄭克臧的岳父陳永華早已經自請辭職,解除了兵權,而鄭經託孤的大臣劉國軒雖然此時兵權在握,卻也託病不置一詞。最終鄭克臧被馮錫範等人派人以董國太議事的名義召入內廷,然後突襲殺死。
鄭克臧的夫人陳氏此時已經懷孕,聽說丈夫的死訊之後多次哭暈在地,衆人護送她去見董國太,她悲痛地質問:“既然說鄭克臧不是鄭氏的血脈,作爲孫媳婦的自己爲什麼從來都不知道?既然知道了鄭克臧不是鄭家的真血脈,不能繼承王位,就應該早一點將他遣走,讓他迴歸自己的祖籍。爲什麼又會和國太做了一十八年的祖孫呢?雖然不是鄭家血脈,不得承繼王位,尚且可以做回一介平民,何至於將他騙去刺死呢?”
陳氏的質問之詞可謂是句句血淚,道出了鄭克臧一生的悲劇之源,之後陳氏絕食多天自縊而死,臺南延平郡王府祠提有“夫死婦亦死,君亡明亦亡”的對聯,讚歎鄭克臧夫妻的品行。而董國太本身也是受了馮錫範等人螟蛉之說的蠱惑,以爲他們只是要奪取鄭克臧的監國之位,卻不想害了孫子的性命,不久之後也鬱鬱而終。
延平王的爵位最終交到了年僅十二歲的鄭克塽手裏,康熙年間鄭軍艦隊被大將軍施琅在澎湖海戰中大敗,馮錫範勸鄭克塽投降清朝,鄭氏家族在臺灣的統治就此結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