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風暮雨

永曆十三年(公元1659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十餘萬與浙東張煌言部溯長江而上,連克鎮江、瓜洲等地,乘勝包圍南京城,但鄭成功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卻被清軍擊敗,部隊損失近半,不得不退回廈門。

鄭成功大軍的前鋒逼近南京時,就已經遭到清軍的反擊。

六月三十日,清軍分兩路出擊,繳獲鄭成功部先鋒部隊船隻20餘艘,據說還繳獲了五十兩重鍍金王印一顆(應當爲清軍虛報),錫鑄將軍印一顆,以及不少器械。

七月十二,鄭成功大軍登岸,在南京西面和北面的太平、觀音、神策、金川、鍾阜、儀鳳、江東等門外立營八十三座,排列大炮,並備有云梯、藤牌、地雷。

鄭成功率領文武官員,遙祭明太祖後,令“甘輝、餘新紮獅子山萬禮、楊祖紮在第二大橋山上以翁天佑爲救應,御鳳儀門要路馬信、郭義、黃昭、蕭拱袁屯紮漢西門,連林陰、林勝、黃昌、魏雄、楊世德諸營壘。”

明代南京簡圖

又令“陳鵬、藍衍、陳魁、蔡祿、楊好屯紮東南角,依水爲營劉巧、黃應、楊正、戴捷、劉國軒屯紮西北角,傍山爲壘,連周瑞、林察、張名振等營。”

又令“張英、陳堯策、林習山屯紮獄廟山,連諸宿鎮護衛成功大營。各設鹿角隙望,深溝木柵防禦。江南一時震動。”

清廷兩江總督郎廷佐上奏朝廷稱:“然賊深知臣等防守堅固,難於攻破,故又設立木柵。爲長期圍困,於上江、下江、江北等地停泊船隻,攔截要道,以斷我糧草。”

圍城之後,鄭成功並未立即下令進攻,麾下將領紛紛請求立即攻城,甘輝說:“大師久屯城下,師老無功,恐援虜日至,多費一番功夫,請速攻拔,別圖進取。”

可鄭成功有些輕敵,竟然認爲:“自古攻城掠邑,殺傷必多。所以未即攻者,欲待援虜齊集,必卜一戰,邀而殺之,管效忠必知我手段,不降亦走矣。況屬邑櫛次歸附,孤城絕援,不降何待?”

長期圍城不攻,導致鄭軍將士日漸鬆懈,甚至很多士兵到江中撒網捕魚游泳嬉戲。

再說清廷南京守軍,在得知鄭成功來襲的消息後,就立即貯備糧草,置辦火藥、炮彈、滾木、藤牌、竹筐等物,同時,收集各種船隻,增修船槳繩索等物,廣募舵公、水手等人員,以便在水陸夾擊時用。

南京清軍的梅勒章京噶褚哈、瑪爾賽等將領,親統滿洲八旗兵,晝夜巡視,嚴守城池,並行文江寧巡撫蔣國柱,請他根據各地局勢輕重緩急,督促和酌調官兵增援南京。

到了七月十五,各地援軍已經陸續到達南京:

蘇松水師總兵官梁化鳳親率中、後、奇三營馬步官兵三千餘人抵達南京;

江寧巡撫蔣國柱調撥蘇松提標下游擊徐登第領馬步兵三百名、金山營參將張國俊率金山、拓林、青村、南匯、川沙、寶山及水軍右協馬步兵共一千名;

水師右營中軍署理守備事務王大成率其所屬營兵、瀏河、福山二營馬步兵共一百五十名均已抵達南京。

清軍實力得到增強之後,開始發起反擊。

七月二十二日,清軍炮擊城外,鄭軍開炮還擊,兩軍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炮戰。

七月二十三日,清軍數萬人主動出擊,攻破了鄭軍在儀鳳、鍾阜二門外的三座營寨。

七月二十四日,清軍分三路反擊,鄭軍前衝鎮、中提督、五軍、左武衛、左虎衛相繼戰敗,死傷不計其數。

水路方面,清軍爲斷絕鄭軍的退路,由提督管效忠率部焚燬鄭軍戰船五百餘隻。

鄭軍損失了甘輝、播庚鍾、萬禮等十四員大將,士兵將近一半,鄭成功嘆道:“是我欺敵之過。”

南京戰敗,鄭成功中了清軍假投降的緩兵之計,沒有及時發動進攻,而且只圍城西面和北面,導致清廷援軍從東面和南面進入南京,最終功虧一簣。

清廷認爲鄭成功慘敗,損失慘重,無力再戰,派施琅、黃梧等人率水師掩護八旗主力,企圖攻佔廈門,一舉消滅鄭成功,結果在廈門海被鄭成功打敗。

參考資料:《明史》、《南明史》、 《臺灣外記》、《清世祖實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