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人父母是一件需要不断学习的事情,所以,不妨看看“别人家的父母”是如何做的,不妨看看初为人父的苗炜那一封封写给儿子的信。《给大壮的信》 不是一本典型意义上的育儿书,它不回答“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诸如此类的问题,它回应的其实是当下父母更普遍的焦虑—— 我们是传统的儿子闺女,如何做新式的父母。

原标题: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

几乎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如影随形的对手,那就是传说中 “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样样优秀,让人羡慕嫉妒。

其实, “别人家的孩子”背后,必然有“别人家的父母”,因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人父母,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如何为人父母?如何陪伴孩子成长?百年前 鲁迅先生就曾说“ 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因为父母要“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需要成长。为人父母是一件需要不断学习的事情,所以,不妨看看“别人家的父母”是如何做的,不妨看看初为人父的苗炜那一封封写给儿子的信。

2016年8月24日,陪夫人在月子中心时,苗炜写下第一封给儿子大壮的信。这些年他陆陆续续写了三十八封,结成了一本集子——《给大壮的信》。

点击图片阅读图书

三十八封信,有长,有短,点点滴滴,回忆自己的成长,记录某些片段中的体验,唯愿孩子将来有一天,遇到某些麻烦的时候,可以透过这些记录,知道自己并不孤独。这些长长短短的信,围绕着四个主题词: 智识、美、道德感、家这也是大壮父母寄予孩子美好人生的四要素

回望这些信,苗炜说:“起初全是生命的喜悦,后来流露出了一些伤感,一些悲观。我遇到过一些委屈,也遇到过许多快乐,我没经过什么大事,不过看了几本文学书, 我把书本上的经验和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讲给你,像打开积攒多年的宝贝盒子:儿子,过来,不怕你笑话,给你看看。

苗炜和大壮

下面,和译林君一起读一段“别人家的爸爸”写给孩子的信吧。

我是学着当爹,你妈也是学着当妈。我们要做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的儿女,同时学着做西式的讲究平等的父母。

……

有一本育儿书是这样说的,不要像一个木匠似的对待孩子,总想把他打造成一把椅子或者一个凳子,要当一个园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任由他自在地成长。这就是所谓“木匠与园丁”的理论,老一辈人总是要当木匠,我小时候犯了什么错误,你爷爷就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我不会对你说这样的话,我希望你时刻都能感到家是安全的,父母是爱你的。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会帮助你,不要有任何疑虑。当然,我也知道,你长大以后,有些事情不会和我们说了,有些东西会与我们的期待相反。不过说实话,我还不为这些焦虑,我现在每天都很高兴,听你学会了一个新词就高兴,跟你一起泡在浴缸里就很高兴。这是一种动物似的快感,人呢,和一群耗子也没什么区别,总要穿过迷宫,去找放在出口的蜜糖。

……

有一个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希望是个好东西,没准儿是最好的东西。我相信,在你的剧本里,你会写下成千上万的希望。但在这些信里,我一直避免使用“希望”这个词,因为不加控制的话,这个词就会被我用上一百次甚至更多。 我的确是满怀希望的,每一个心底的希望,伴着更多无声的祈祷。生机勃勃又小心翼翼。

“别人家的妈妈”,也就是“大壮妈”,也在信里寄托了对于孩子未来的期盼。

一位英国老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给他外孙女写了一本书,叫《给莉莉的信》,里面提到“ 万事非体验不为真”。他说:你几乎不可能想象爱情或饥饿是什么样的感觉,除非你亲身体验了它。我希望,当这类体验降临时,你手边有这本书,会带你把它们放进一个大语境,让你明白你并不孤独。

你爸爸给你写这些信,也是这个意思。这些信里,会讲一些大道理。 这些道理,有时看起来是矛盾的,比如要快乐地成长,可悲伤又不可避免,比如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又不用特别在乎他人。我估计你到了可以阅读的年纪,也不一定能看得懂你爸在说什么。他回述自己的成长,是想,或许将来有一天,你遇到某些麻烦的时候,可以透过他的体验,知道自己并不孤独。 我们希望你能过一种智识的、审美的、有道德感的生活,这是我们能想象到的最好的生活。

其实,《给大壮的信》不仅是给大壮的信,也是给所有孩子、所有父母和所有终将为人父母者的信。 微博用户@PER_PER_PER在读完三十八封信之后,写下了一番感想:

这本书,让我这个大龄未育女青年在万米高空戴着N95口罩泪流满面。要我说,如果作者真是掏心掏肺输出的内容,读者一定是感觉得到的。这本书积攒了太多澎湃的能量、沉郁的心情,老父亲沉沉浮浮多年获得的人生经验,迫不及待、厚积薄发地想输出给下一代,in a good way。

这本书的前大半部分和后小半部分都有着很鲜明的风格区别。前面是大面积的攻击输出,洪荒宇宙、万物哲学,让大壮看到了最睿智倜傥的老爸;到后面,却语调愈发低沉,说些回忆,品些过往,埋些遗憾,也小心翼翼地流露出来对大壮和未来的惴惴不安。

与其说是给儿子看的,不如说也是写给自己看的。有句老话叫“养儿方知父母恩”,其实用不到到养儿的那一步,随着在社会丛林的探索加深,就会越来越理解当自己还很渺小的时期,父母如何尽最大努力给予保护,付出苦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这种精神支付是绵长一生的。

当下,咱们所处的的是东方传统家庭观念和西方传统独立观念的交界时代,一方面传统文化生养,一些观念是深入骨髓的;另一方面,有更多的信息涌入,国界被踏平,文化多元交织,更多独立自主的想法被激活和表达。既要平等自由,也要有大局观念,不如都自由地表现出来,让下一代人自己融合出fusion风格,生命自己都能找到出路。这是再好、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这一封封信,给到的不仅仅是苗炜的大壮,更是成千上万个还未长成或者已经长成的“大壮”

图片来自微博用户@PER_PER_PER

《给大壮的信》 不是一本典型意义上的育儿书,它不回答“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诸如此类的问题,它回应的其实是当下父母更普遍的焦虑—— 我们是传统的儿子闺女,如何做新式的父母?也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现代性”。正因如此,《给大壮的信》不仅仅是写给大壮的,而是写给所有孩子、所有父母的书。

所以,不要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也看一看“别人家的父母”,努力成为“别人家的父母”,也许你会发现, 其实“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就在你的家里

购买链接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给大壮的信》

作者: 苗炜

出版时间: 2019年5月

定价: 39元

ISBN: 9787544776356

作者苗炜,曾任《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新知》杂志主编。除了《给大壮的信》,译林出版社还先后出版了小说集《面包会有的》,短篇故事集《星期天早上的远足》,以及旅行随笔集《让我去那花花世界》。他对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这个世界,欢迎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微信读书

《面包会有的》

作者:苗炜

定价:36.00元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ISBN:9787544754866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作者:苗炜

定价:48.00

出版年月:2019年1月

ISBN: 9787544775465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星期天早上的远足》

作者:苗炜

定价:48.00

出版年月:2019年5月

ISBN: 9787544776769

本期编辑 | 明明

相关文章